高分技巧:申论材料这样读,可以省半个小时时间!


申论考试,模拟的是公务员处理材料的工作,测试的是考生处理材料的能力。要处理材料,解答后面的题目,阅读材料是前提。而且,阅读材料不仅是一遍的问题,至少需要阅读两遍:做题之前通读一遍和细读一遍,时间允许情况下,建议多读几遍。在阅读材料时务必要将作答题目所需要的答案勾画清楚,分题型、分类型地将要点画出而不是简单的一条直线、波浪线,避免在书写答案时还要再次重新阅读材料,浪费时间。可以说,在申论考试中,阅读材料占据着很大一块时间。

  在申论的考试中,很多考生时间结束时,却没有做完。所以,要加快做题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试题,提高阅读材料速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国考中,阅读材料的参考时间是40分钟,我们最好能达到20分钟。另外,在做题前的细读材料,我们的目标,也要比大部分同学快三分之一的时间。这样,总体来,估计可以节省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而这半个小时,就是我们的生产力,就是我们的优势,就是确保我们做完试题的关键。


一、该怎么读材料?


(一)快读部分


1.在通读材料阶段,要明确哪些材料是可以快读的材料。在申论材料中,有三类材料是可以快读,也就是用扫描的方法,观其大略就可以。

  这三类材料,包括:案例材料、数字材料、背景材料。比如:

  案例类材料,阅读案例的时候要注意把握五大要素:主体、处境、做法、结果和启发。

  【令人尊敬的好护工。Z女士原来是某社区的清洁工,后来社区成立了福利中心,她便做了特殊护理工。去年她参加了市里首批养老护理员的资格培训,拿到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成了技术娴熟的专业护工,记者也真实领略了她熟练的职业技能。令记者没想到的是,一个简单的为老人“翻身”,竟然也有技巧在里面。Z女士说,过去只知道两臂用力,卯足了劲把老人翻个身,培训后才知道,如果先把老人一条腿交叉在另一条腿前,然后再翻身,不仅省力,而且老人也不会感到辛苦。不久前,社区一位老人囫囵吞下了三颗提子,噎在喉咙里憋紫了脸,正在家里手足无措之时,Z女士赶到了,她马上用专业方法为老人拍背清喉,救了老人一命】。

  数字类材料,关注数据开头一句话和结尾一句话,类似于首尾句法。但是,数据要表达中心思想的一句话并不一定是首句和尾句。但是,考生要注意,如果题目是针对数据来命题的,不可用跳读法,而要选用精读法,仔细研读分析数据。

  【具体来看,在资源回收率方面,中小煤矿平均只有15%据测算,这意味着开采一吨煤要浪费6吨的资源,每年破坏资源20亿吨,每年因为煤炭开采造成环境总的损失大约有300亿元。在矿难方面,过去平均每年10人以上的煤矿事故有13起,其中乡镇煤矿占到70%,乡镇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相当于国有重点大矿的17倍。因为开采秩序混乱,很容易滋生腐败。据煤炭和税务部门估计,前些年,山西煤炭实际产量在8亿吨,而每年的报表产量只有6.5亿吨。也就是说,每年有1.5亿吨左右是逃脱了监管的“黑煤”,每年流失税费百亿元以上。这些问题不仅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有碍国家的能源安全,也使山西省付出了高昂的成本和沉重的资源环境和生命代价】。

  背景类材料

  【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学发展很快。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条件密切相关:一是人口急剧增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这就要求对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后果及其对世界发展的影响作更多更深的研究。二是世界各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关心和研究发展问题,需要研究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这里所说的发展,包括社会、经济、教育、卫生、生态环境等诸方面前进和变化的总和。

  据统计,在2010年普查周期中,全球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人口普查,覆盖全球99%以上的人口。人口普查作为当今世界收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世界各国为摸清人口家底,都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收集详细信息。印度2010年的人口普查活动,是印度历史上投入人力、物力最多和统计内容最详尽的一次人口普查】。

这三类材料的一个共同点是,本身没有要点,而是为了说明某一个要点。所以,对这些材料可以快速的扫描。第一篇材料即使再长,也是为了说明好护工的,第二个材料的数字,就是为了说明资源回收率、矿难、税收流失等问题。第三个材料是交代世界各地在人口普查方面的做法,本身没有要点,是为了我们开拓视野,在客观题中没有答案源,只有可能在写作文的时候可借鉴。

2.细读材料阶段,也就是在做题前,为找要点而阅读材料。在这个环节,题干一般会提示材料范围,在哪些材料里面找。而这些材料中,有的自然段没有要点,是可以跳过去不用读它。

  比如:依据材料2,概括渤海碧海行动计划没有实现的原因。 在材料2中,有5个自然段,其中第1、3、5自然段,分别是介绍海洋、介绍碧海行动计划、介绍总体规划,这三个自然段本身没有要点,在阅读的时候,直接跳过去,不用看他。

  总之,只要我们把握好快读部分和剔除无用部分,就可以节约出不少的时间,这些时间可以说就是我们提高分数的一个关键。


(二)精读部分


正确领会出题意图是确保申论答题高分的关键。一些考生由于对材料中所透露的出题意图理解不清,把握不好,导致在答题中出现观点上偏差,可能会使其答卷大大失分。领会出题意图一般有三种方法:

  第一,认真阅读给定材料后面的题目及作答要求。一般而言,题目及作答要求大致透露了出题者的意图,考生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其中所包含的含义,并从中猜测材料的主题及出题意图。

第二,认真研读给定材料的语气及正反逻辑。一般而言,材料里面所持的肯定语气表明出题者对某些个问题或做法持肯定看法;而否定的语气或给定材料里所提出的负面材料较多,则表明出题者对于某个问题和做法的否定态度。尤其对于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的看法要仔细体会。

第三,认真研读给定材料里面的经验与教训。给定材料里面所给出的典型经验往往透露着出题者对于解决某些问题做法所持的赞成性意见;而教训则往往透露着出题者对于解决某个问题做法所持的否定态度。

还要注意下面这些句词:

1.首尾句

一段文句的中心意思往往体现在开头和结尾的若干句话。对于申论材料的阅读,其方法与普通的材料并无不同。因此,广大考生要格外关注段落的首尾句。

  2.标志性词汇

  对于重要信息的把握,考生还需要通过一些标志性词汇法寻找。这些标志性词汇用于引出重要信息。还需要找到高频词汇,反复出现的类似表达,找到这一些词汇,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准地去抓住要点。

  表明观点的:某某说、指出、认为、强调、建议……

  表示重点的:然而、但是、可是……

  作出结论的:因此、所以、言而总之、总体上来看……

  表示问题的:远未、仅是……

3.逻辑关系分析法

申论材料一般有6——8则,这几则材料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每一则材料一般都有几段,这段落与段落之间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读材料的时候,还得厘清这些关系。理清材料逻辑关系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可按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来梳理;二是可按“背景-现状-问题-原因-影响-对策-总结”的逻辑来梳理;三是可按对立的逻辑来梳理,如正面和负面、积极和消极、经验和教训等。

我们在做题时,如果一道小题目,要求根据给定资料A来回答,那么我们先要把握给定资料A讲了一个什么核心问题,有几段,这几段之间的关系是总分?还是并列?还是递进?把这个弄明白了,就能顺利地避开做题误区,让自己的答案条理更加清晰。

如果是作文,厘清材料逻辑能够帮助你全方位地去了解文章的主题,有助于找到更多的写作角度,写出立意更好的作文。

  (1)并列关系

  申论材料里的并列通常见于问题并列和对策并列,此外还有原因并列等。例如,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材料中谈到了道德建设中存在问题,医疗领域个别医生不讲良心,乱开提成,收受回扣;师德领域个别教师不讲师德,借补课家访名义收取学生好处费;领导干部借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换取个人升迁。这属于明显的并列关系。

(2)总分关系

  总分关系通常见于总对策和分对策。

(3)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常见于影响递进和对策递进。例如,“保护传统文化 从我做起”,这句话是总对策,接下来,第一我要热爱传统文化,第二我要学习传统文化,第三我要捍卫传统文化。这三个层面属于明显的递进关系。

(4)因果关系

  围绕问题,可以先有结果,再有原因;也可以先有原因,在描述结果。例如,食品安全信息成了“不能说的秘密”,其原因在于……。

  (5)转折关系

  转折关系常见于影响转折。例如,网络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二、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


(一)改掉“发音式”阅读习惯。


相当多的考生沿袭了小学时的阅读方式:发音阅读,通俗讲就是小声念诵,即便考场中无法出声,但喉部仍然保持发音动作,这样必然限制阅读速度——发音朗读的速度为每分钟200字上下,而视线平移式阅读速度要快得多。

另一方面,喉部动作会使考生疲劳,进一步消耗精力,甚至影响信心。本文向考生推荐视线平移式阅读法,如果时间较为充裕,即三个月以上,通过有意识地矫正和练习,可以基本克服发音阅读,在此向考生推荐《超级快速阅读》(克里斯蒂安著),该书提供的练习方式,经笔者验证,简单有效,建议考生选择。


(二)先读题,再读材料。


材料中相当多的文字信息含量很低,仅仅是引出或支撑观点,建议考生在拿到试卷后先浏览题目,大致了解通篇材料主旨,再阅读材料。对于叙事性文字一带而过,不需要逐字精读,直接了解结论即可。


(三)练习“缩写能力”。


考生在平时练习中要注意提炼句子和段落梗概的能力,考生如果基础较弱,可以将初高中语文课本中相关题目作为练习。

在句意提炼能力得到提高后,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复述能力,即读过一段文字后,视线脱离材料,依靠记忆简述段落核心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并非背诵原文,而是根据文中的叙述逻辑,将各个要点有序串联起来。


(四)数字作用在于定性。


申论不是数值分析,材料中的数字往往不需要计算,仅仅起到定性作用:上升或是下降,超过或是落后,考生不必进行加减乘除式的心算,只需要掌握出题者表明的态度即可。例如:

该班44名学生中,家长每天给整理书包的占39%,家长给洗脸洗脚的占52.3%,家长给穿衣服的占59%。某县妇联对该县一所重点中学初一年纪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从没有洗过一件衬衫的占79%,不能煮好一锅白米饭的占84%,不会和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汽炉的占67%。

该段文字中的数字不用做任何计算处理,只要得出一个结论:学生不劳动的比例高,即可。对于熟悉申论的考生,阅读此段文字应该一扫而过,迅速得出结论。


(五)熟悉论述性文字常见的语式和文章结构。


申论材料的出处往往来自较为权威的报刊杂志,例如《南方周末》、《南风窗》、《中国青年报》等,建议考生将相关报刊纳入自己的阅读范围,有意识地加大阅读量,尤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不读完整篇文章不停歇,不放弃,培养耐心和定力。


综上所述,申论材料阅读能力是考试的第一道门槛,拦住我们的往往是平时留下的阅读习惯和松散的心态,考试不是看杂志读报纸,阅读能力需要认真持久地,有针对性地练习才能提高。



本文由申论一点通整理发布,部分材料来源于网上,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下载
收藏
相关文章
评论
还可输入 200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