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直播答题”还能火多久?


“直播答题”还能火多久?

【新闻回顾】

全民答题突然刷爆了朋友圈。王思聪傲娇地将“冲顶大会”的奖金提升到十万,今日头条旗下西瓜视频的“百万英雄”、映客旗下的“芝士超人”以及花椒直播旗下的“百万作战”则纷纷跟进狂撒百万现金收割用户,吃瓜群众们按捺不住纷纷加入“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战局。

“我上一次这样聚精会神做题可能要追溯到高考那年。”答题之后,一些网友在朋友圈分享并调侃道。各平台间的竞争迅速成了互联网大佬们的资本游戏,单场答题奖金从万元一度飙升到百万元,单场在线人数也超过百万大关。流量变现之路开始显现——看到数以万计的用户集聚,蜂拥而至的是众多广告主们。从直播答题看到商机的还有搜索引擎公司。一周之内,已有百度“简单搜索”推出新版本,为直播答题专门优化;谷歌推出针对视频答题的技能包;搜狗称自己的搜索技术可以通过机器理解语义。


【多家之言】

热度有了,盈利模式有了,商家的赞助也有了,一切似乎都预示着答题直播这一全新的互联网产品,开始迎来自己的美好春天。然而有分析人士就毫不客气地指出,这种商业模式很难持续,因为直播答题并没有持续的用户需求,尽管现在有一些变现渠道,但是想要持续会非常困难。

把知识、金钱和娱乐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把碎片化的时间用起来,实现了知识的趣味普及,激发了大家对各个学科知识的追求,‘靠学习更多知识而盈利’,这种观念可以和文化产业元素和企业结合,例如和之前的《开心辞典》、《一站到底》等节目一样进一步做大知识专题,直播答题平台还具有孵化较大IP的潜力,可以产生更大的市场影响力。

通过答题模式打通用户在直播平台的支付屏障,一旦支付环节打通了,后期直播平台衍生出的一些其他直播项目将会在用户的支付习惯中聚集有效的营收势能。

近年来,互联网深入人心,资本非常青睐网络模式,先把流量做起来,再探索盈利模式,受到资本的广泛认可,但是当用户答题分享到的奖金过低、感觉不划算时,抢答热情必然消退,就会影响到直播答题的后继发展。因此,直播答题要想做长久,就要想办法完善节目规则,保持答题奖励模式的热度。

注意现在所谓的各种‘答题外挂’,要警惕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和资金安全,要睁大眼睛,选择有资质、正规的APP注册,谨慎提供账户信息,提高防诈骗意识,对各类诈骗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防止资金遭受损失。

 

【影响】

“答题直播”新颖的直播项目出现,博得大众的青睐,能缓解直播行业中以“色”为美的印象。

快消、教育、娱乐、电商等领域的商家纷纷涉入答题直播,成为他们合作的主力军,让双方实现互利共赢。

“互联网+知识”的模式,传递一次“复活机会”还增强了和亲戚朋友的联系。

有奖竞答作弊手段层出不穷。靠作弊器赢得最后的奖金,破坏游戏的公平性了,长此以往将引导大家纷纷陷入运用作弊器答题的境地,不利于诚信社会的构建。

在冷门知识众多、涉列领域广泛庞杂的答题竞技中,只有极少数人能通晓全部类型的答案。难以激发用户真正的学习热情,相反在与实际掌握的知识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更令众人产生知识恐慌。

 

【火爆原因】

高额奖金吸引。单场奖金高达百万元和奖金排行榜上累计收入几千上万元的“赢家”榜样效应,着实让人蠢蠢欲动。大部分题目设置的难度并不大、借助外挂、组队答题能提升答题正确率,用知识换取奖金促使大部分用户“反复试错”“反复参赛”。

热度持续扩大。朋友圈内亲朋好友纷纷加入,从众好奇心理再助推答题直播源源不断吸入新用户。

迎合 “知识消费”。答题直播能让大众在答题过程中增长点知识,此种模式正与公众追求的“知识消费”相符合。

 

【存在问题】

直播+有奖知识答题的商业模式在世界上目前还是以引流为主,缺乏盈利模式。

门槛低、技术低,产品的同质化非常严重,相同的模式,相同的流程,甚至奖金额度也差不多,各家除依据强大的资金竞争外缺乏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众多群众参与答题,一方面靠专业知识,一方面靠“蒙”。“拼运气”的赌徒心理比“拼知识”的学习心态更强,在金钱的刺激下激发追名逐利的“赌徒心理”。

有奖竞答作弊手段层出不穷。在“答题直播”火起来之后,有不少人已经开始开发相关的作弊器,以求迅速准确地答题。而目前商家对其又无可奈何。靠作弊赢得最后的奖金,破坏游戏的公平性了,长此以往将引导大家纷纷陷入运用作弊器答题的境地,不利于诚信社会的构建。

增大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和资金安全。答题直播的火爆迫使大家纷纷依靠作弊器答题,容易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借助作弊器骗取个人信息和账户资金。

 

【解决措施】

1.理性对待有奖直播答题。文化监管部门需要积极鼓励大众把答题活动当作生活当中的一个趣味活动,理性答题。

2.遏制违法作弊器的生存空间。文化监管部门在官网并要求直播平台通过平台发送文字提醒,谨防依靠作弊器答题造成个人信息泄漏和财产安全,并加大追查查封作弊器力度,对制造者依法惩处;同时企业需要增强用户以“知识获胜”的信心,通过在开始下一期直播答题前,预先告知题目所涵盖的范围,以文史、体育、科技、旅游等等人文色彩较强的题目为主,诱使用户学习相关内容,减少对作弊器的依赖。

3.寻求差异化促进长期发展。各家直播平台坚持以知识为引信,引爆差异化探索,结合企业优势找到自身定位,在细分领域内持续推出优质内容,增加用户粘性,寻找合理的盈利模式,促进企业长期发展。

4.规范引导。文化娱乐监管部门及时出台直播答题相关企业行为规范,避免行业内恶性竞争产生不良事件,并鼓励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坚持正确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积极健康的文化学习氛围。


【相关范文】

直播问答如何在“风口”闯关 

 从“芝士超人”到“百万英雄”再到“冲顶大会”,这些天,网上一下子冒出很多直播问答节目。形式几无差别,答题闯关,分享十万甚至百万大奖;题目五花八门,从天文地理到娱乐八卦都有,比如“下列动物没有牙齿的是哪一种:蚊子、麻雀还是河豚?”

冷僻的知识,确实会难倒英雄汉,也就让幸运儿多了几分喜悦。几天前,在一场问答中,182位用户均分了100万元现金,这抵得上一个一线城市白领半个多月工资,在一场“血战到底”的问答中,更有人笑到最后独享百万大奖。直播间里一片惊呼: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就是财富,正是这类节目抓人眼球的地方。这很容易让人想起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通过知识闯关登上人生巅峰,暗合了不少人内心深处的期待。从“开心辞典”“一站到底”到“诗词大会”,答题类综艺节目总能引来关注。本质上说,人们的智力输出如果得到正反馈,就会产生愉悦感和成就感,无论这种反馈是不是金钱。

对于直播平台而言,同样也在考虑:益智问答能不能改变直播平台的命运?直播兴起后,“低俗”“无聊”“无厘头”一直是难以撕去的标签,如何引入更丰富用户群,已成平台的长期焦虑。更重要的是,当公众在网络上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收获流量的成本逐渐走高,获取一个新用户的成本也在高涨。能以100万奖金吸引300万人进场,加上好友间分享产生的社交乘数效应,导流成本简直低得令人意外。所以,如果说“答题者”看到的是利益,“出题者”看到的同样是利益。

互联网世界,也不只是出题者和答题者,还有广告商随时关注着“风口”的大小。据报道,有金主已拿出1亿广告费砸进某直播答题平台,从广告入脑入心的角度,这或许是一次很成功的选择。“认真的你比不认真的你更有价值”,这是对“有效注意力”的商业价值判断。紧盯屏幕、为知识绞尽脑汁的时刻,恰恰是人们网络生活最聚精会神的“十分钟”。正是网络注意力难得的聚焦,让这一节目获取了独特而珍贵的广告价值。

一次“成功的交易”,无非是“买的人觉得值,卖的人也觉得值”。直播问答既填补了内容空缺,也降低了流量成本,同时还发现了优质广告位,带来了各方共赢,看起来是能成立的商业模式。进一步说,通过“全民在线”将益智类游戏推向极致,它所展现出的交互娱乐的新玩法,似乎要成为变革传统电视综艺的“鲇鱼”;诉诸“益智”而非“无聊”,它也为解题“直播能干啥”提供了新思路。因此,有观察家已经迫不及待地将此界定为“2018年重要的商业事件”。

但是,脱离了持续创新,遍地机会的反面,可能就是一地鸡毛。目前,直播平台百舸争流的背后,同质化发展的弊病已经显现。当“撒点鱼食、池鱼竞食”的亢奋状态过去,还能再做点什么?能不能以知识为引信,引爆差异化探索,找到各自的定位,持续推出优质内容产品,是真正决定平台生命力的关键。毕竟,一旦撒食减少、新鲜感过去,潮水会带着鱼儿一起离去甚至一去不回,已是被无数次证明的互联网铁律。这也启示更多后来者,创新不仅是“一招鲜,吃遍天”,更应该是一个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过程,守成者没有前途,奋进者才有未来。


来源:人民日报

 

本文由申论一点通整理发布,部分材料来源于网上,

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下载
收藏
相关文章
评论
还可输入 200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