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技巧:申论作文如何才能不跑题?


申论写作阅卷阅什么?1.是否跑题?2.是否有观点?3.结构是否完整?4.论证是否充实?绝大数人直接栽在了第一关“是否跑题”上,毫无争议地落到四类卷。四类卷是多少分?严一些,0-9分;松一些0-12分。跑题是文章的大忌,那么怎样才能不跑题呢?

一般情况下,在近几年申论考试过程中,申论文章主题只有一个,也就是说一篇文章核心观点只有一个,或者说只能围绕一件事去写。且文章主题一般与申论的材料主题相同,也就是说,准确找到了材料的主题,就可以确定文章主题了。


一、常见跑题情况


例1:中心论点选择避重就轻

2013年国考地市级真题:

请以“让……大放异彩”为题,写一篇内容充实的文章。(35分)

要求:(1)用恰当的文字替换“让……大放异彩”中的省略号部分,是指构成一个完整具体的文章标题;(2)主题应与“给定资料”相关,但素材不必拘泥于“给定资料”,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感受,切忌空谈政策;(3)观点鲜明,结构完整,语言流畅;(4)字数800-1000字

疑似跑题写法:选题为:让汉语大放异彩

整篇材料只有3则材料在针对性谈论汉语的现状和保护,其他材料大多以基层文化、传统文化、文化安全等方面着手。作文立意为汉语方向,虽与材料有关,但非常难写,而且还非常有可能不符合出题人意图。


例2:中心论点选择脱离题目要求

2014年联考真题:

“给定材料2”划线部分写到“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材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疑似跑题写法:通篇在写如何输出文化

整篇材料大部分内容在写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如何走出去,有些同学就顺着材料思路写政府、个人、企业如何协力输出文化,而通篇没有提价值观。这种做法忽略了题目要求,没有审清题目,没有真正的说明划线部分这句话的内涵,没有点明文化输出和价值观输出有什么关系,很有可能被评为低分。


做到三个确保:(1)确保分论点都是围绕中心论点展开的;(2)确保分论点之间形成并列或递进的关系;(3)确保分论点在文中有较多篇幅体现。

做到三个切忌:(1)切忌盲目将客观题答案简单嫁接作为分论点,客观题答案极少能直接套用到分论点,三个客观题能分别套到三个分论点中的可能性更小,不要有侥幸心理;(2)切忌盲目使用常用归纳方法(多主体、多角度)设置分论点,如材料中没有写媒体舆论或极少内容体现到,那么就不要把其当做一个分论点,这叫避重就轻,这样的分论点也很难成为出题人给定的分论点范围;(3)切忌分论点小标题与段内论证内容南辕北辙,分论点小标题写的是创新,而段内论证中丝毫没有提创新,文不对题。


二、确定主题的方法


方法一:根据题干得出写作主题

如何从题干当中得出作文的写作主题呢?第一步我们要找题干当中的关键词,包括一些名词、动词、关联词等。第二步就是要看题干当中的逻辑关系,分析到底是转折,递进还是因果。

以2016国考市地作文题为例,题干如下:“给定资料4”中提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请你从对这句话引发的思考说开去,写一篇文章。

我们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通过阅读题干,发现有这么几个关键词“好政策”“满足公民意愿”“滋养理性”“滋养德性”。接着往后看还能找到什么,我们又发现“不仅仅”“更是”“乃至”,这三个词体现的是一种递进的关系。所以,我们通过分析题干,知道这一年考查的主题是“好政策”,那么三个分论点分别是“好政策可以满足公民意愿”“好政策可以滋养公民理性”“好政策可以滋养公民德性”。但是把这三个分论点并列写上去可以吗?这样写也可以,但是要注意,这样写得分并不高。因为这样没有体现三者一个递进的关系,所以,最佳分论点应该是“好政策可以满足公民意愿”“好政策还可以滋养公民理性”“好政策更可以滋养公民德性”。

我们再来看一道真题,以2017年市地的作文题为例:请深入理解“给定资料5”结尾划线句子“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向水学习,我们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能得到提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看到这个题目,我们先找关键词,发现有“静下心来”“向水学习”“提高智慧”“提高情操”。还有一个条件关联词“只要……就……”,要想提高智慧和情操,我们得向水学习。我们可以发现这句话的主题是“向水学习”,那向水学习有什么裨益呢?我们可以提高智慧和情操。怎么样向水学习呢,唯有“静下心来”。这样的话,我们的三个分论点就出现了:“向水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智慧”“向水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情操”“我们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更好的向水学习”。

 

方法二:分析材料内容,得出材料主题,从而得出文章立意

材料主题为材料主要表现的问题,因此,通过分段整理材料内容的方法,可以分析出材料的主题。从材料中寻找高频词、核心句,在此基础上对于每则材料的大意进行总结整理,整理出来的大意用来验证题干中找出来的分论点,并且可以当作分论点论证过程中的论据。

 

以国考2013年副省试题为例,各则材料内容总结如下:

材料1:案例型材料,大学生村官策划传统婚礼,及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材料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及现状

材料3:菊儿胡同等历史建筑由于遵循“传统文化肌理”保留了文化资源,受到好评

材料4:妈祖文化的由来到妈祖文化发展壮大,再到妈祖文化的现实意义

材料5:平阳鹤溪缸窑的辉煌历史与衰弱现状

材料6: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些言论,最后发出呼吁

统观以上材料内容,表面上似乎关联性不大。但通过观察,可以看到,材料1说的传统民俗文化,应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材料3属于物质文化遗产,材料4、5可以归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此可见,留则材料主要说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合起来即为“文化遗产”,即为材料主题。而文章中分论点也是围绕“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一主题来进行的。

 

再来看一下2016年副省试题为例,各则材料总结如下:

材料1:以“中国范儿”引入,提出大国意识和公民素质

材料2:通过“两会代表”的问题和建议论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材料3:以学者F之口提出“不学礼,无以立”,提升素质的必要性

材料4:介绍黎明作品展,以“中国元素”“中国符号”展现“中国精神”

材料5:社会上普通民众对如何提升国民素质的一些看法

材料6:中国教育问题,技术层面走的太快,灵魂跟不上

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发现整篇材料都是在讲公民素质,与学者F说的“不学礼,无以立”不谋而合,所以这个材料主题是“国民素质与大国素质”,材料紧紧围绕国民素质中出现的问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国民素质等内容展开,系统阐述了提升国民素质对公民意识自觉、民族素质提高乃至民族复兴大业的重要性。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分论点也是这三个,脉络就很清晰了。

 

大家一定要在平常做题中多加练习哦,这样才能熟能生巧!


本文由申论一点通整理发布,部分材料来源于网上,

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下载
收藏
相关文章
评论
还可输入 200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