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教育减负

【新闻回顾】

1. 近日 ,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 2018 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今年的高校招生做出部署。《通知》指出,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2. 今年两会,“减负”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标志着,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将成为政府下大力气解决的重点问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到要“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

3. 2月底,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

4.全国各地中小学迎来了开学季,多地中小学生陆续重返校园。新学期,多地在开学季推出“政策礼包”。如浙江、黑龙江推迟中小学生早晨到校时间。上海开学第一天,一套全新的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补充读本将被发放至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并首次推出电视公开课,向广大青少年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和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技巧。


【热点聚类】教育减负、素质教育


【相关评论】

减负问题在今年“两会”引起了各方面的浓厚兴趣和高度关注,可以说“减负”是一个热词,不仅是热词,还是长期以来各方面高度关注的焦点。对于减轻学生负担,这些年,我们已经迈出了重大的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彻底解决,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一个人心里面都有一本账,都知道总体上负担为什么没减下来,都知道自己孩子的负担是谁加上去的,我想,每个家长心里清楚,每个老师心里清楚。这里我要讲清楚一些概念,一个是什么叫负担?我们讲的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指的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这一部分,我们把它叫做负担。在这个以内的,我们把它叫做课业、学业,叫做必须付出的努力。这一点,我觉得在这儿我们应当把它区分一下。不然谁都讲负担,但是很多人讲的负担又不是同一个负担,我们要减的是这个负担。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这样的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减负工作。我想减负这个事不光是教育战线的事,是整个社会的事。减负、负担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它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各方面合作、共同努力。减负,从哪些方面减?要从以下几方面减:

一是从学校减,叫做从学校教学减负。这些年,我们对学校减负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有人讲叫作“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这个话反映了一定的实际,但也有偏颇。偏颇在哪里?我们有一些减负措施是“一刀切”的,有一些减负办法是简单化的,它的效果值得评估。学校减负,主要是加强科学管理,把减负的任务落实到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突出问题来解决。这是一个渠道。

二是校外减负。主要是规范教育秩序,治理整顿各类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补充,我们现在要整顿的是违规的这一块,超前教、超前学,违规办学、没有资质办学,整顿治理的是这一块,这一块负担很大、很重,叫做学生痛恨、家长无奈、机构赚钱。这种状况是不允许的。

三是考试评价减负。考试评价减负就是要改变评价方式,完善学业考试办法,建立素质综合评价制度,不允许以分数高低对学生排名,不允许炒作高考状元。这是考试评价减负。指挥棒要让它正确起来。

四是老师教学减负。老师要按照大纲足额授课,绝不允许课上不讲课下讲、课上少讲课后讲,甚至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培训。

五是家长和社会减负。我觉得整个社会都要提高教育素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成功观,这样使得我们减负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基础。这些年大家知道,各种成功学、各种培训机构的广告满天飞,带来的结果就是家长的口袋空了,学生的负担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乱了。所以,有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不符合孩子健康成长需求的理念到处流传,给家长制造焦虑,给孩子制造负担,这种现象绝不允许。我们全社会都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不要盲目追求那些成功学,那些培训机构炫耀的培训成绩单、广告、广告词,很多都是鸡汤加忽悠。鸡汤喝得众人醉,错把忽悠当翡翠,这是不行的,不听忠告听忽悠,负担增加人人愁。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要提高教育素养,不要听信那些似是而非的理念,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办事,让他们健康成长。

从这五个方面减负,我想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其中有两个关键措施:一是要砍断教师和培训机构在教学方面的联系纽带,这个一定要割断。培训机构可以搞各种培训,但是不能搞超前教学、超纲教学,义务教育阶段涉及的各科都不能搞,要割断这个。还要割断各类考试、考评、竞赛成绩和招生的联系,不把它作为招生的凭据。公办学校不准抢生源,用这些办法逐步减轻负担。二是综合治理,我们会建立起一个健康的教育秩序,构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过重的学业负担会逐步降下来。在这个地方,我也呼吁一下,我们给学生要减轻负担,要给老师也减轻负担,现在老师负担是很重的,各种填表、各种考评、各种比赛、各种评估,压得有些老师喘不过气来。在这里我要呼吁,要把时间还给老师,学校要拒绝各种“表叔”“表哥”——拿着表来了,要填表,各种表,必要的表要填,现在是表太多了,基层把这个叫做“表叔”“表哥”。学校要拒绝它们,让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素质、提高质量。谢谢!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

2.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迅猛,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中小学生对学习的补充性需求。但校外培训现状却不容乐观,一些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社会反响强烈。为迅速遏制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规定和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决定联合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依法维护学生权益,坚决治理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的行为,推动解决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问题,确保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3.课堂上不讲课外辅导上讲;协助社会补课、培训机构宣传;诱导、胁迫学生参与课外培训班……在职教师参与的有偿补课,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损坏教师社会形象,影响恶劣。其实,有偿补课已经是教育肌体上一颗必须摘除的毒瘤。为了遏制有偿补课,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曾三令五申,出台惩罚措施,亮出对在职教师有偿补课零容忍的态度。不少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教师参与有偿补课一旦被查实,将面临在年度考核、职务评审、岗位聘用被一票否决。这一次四部委的“通知”,可以说是升级版的“禁补令”,雷声之大,超过了之前的历次治理。 

4.在全国中小学开学之际,各地推出的“政策礼包”,内容很丰富。其中,既有黑龙江、浙江推迟中小学早晨到校时间,上海公共安全教育,武汉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条例》,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事件,也有江西印发的江西省学校(幼儿园)食堂经营“十必须”、采购“十不准”的通知……这些“政策礼包”涵盖了课业减负、校园安全、饮食安全等诸多方面,无疑将惠及中小学生,不过,再好的“政策礼包”能否在日后不走样落地,就很值得警觉。


【治理意义】

1.规范校外补课机构,可让校外机构竞争行为走上正轨,切实维护学生的权益,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推动解决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问题,确保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2.对在职教师有偿补课零容忍,出重拳打击的做法,再次升级治理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行为,让教师在校授课行为回归正轨,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治理措施】

1.认真制订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审批、备案、登记等标准,明确治理步骤、细化工作分工、压实部门责任,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2.健全部门工作联动、形势研判和应急反应机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3.激发民众举报的热情,畅通群众反映渠道,公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专项治理举报电话和信箱,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4.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理性看待参加校外培训的作用,不盲目攀比,切实减轻子女校外培训负担。

5.加快建章立制,及时总结改革经验,推广各地有效经验做法,完善各项制度,加快建立长效机制。

6.在节假日组织人员抓取有偿补课教师,深入到街头巷尾,发现线索,顺藤摸瓜,发现有偿补课,严厉惩处,并作为反面教材通过媒体、学校进行宣传,广而告之,切实起到震慑效应。


【政策礼包】

1.各地陆续推出了不少“政策礼包”,体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主动作为和责任担当。

2.无论推迟到校时间还是整体规划控制各学科课后作业量,都意在真正给学生关心,用可实施的方案摆脱以往的“明减负,暗加量”的窠臼,是一项关键性的减负实措。

3.“政策礼包”是对素质教育的有益“护驾”。素质教育一直喊了好多年,一切以素质看齐,一切以素质为准星,一切为素质开绿灯,似乎成了人们默认的“潜规则”。但与素质教育并行的是,学生的书包并未变薄,书包的重量并未减轻,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并未减少。这一切,都与应试教育的弊端相关。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格格不入,素质教育不仅是考试成绩的量化,更需要多元化的综合评定来“导航”。


【潜在问题】

1.规定出台后重视和执行了一阵子,随着小升初、中考、高考等升学压力上升,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的冲动,又有家长“望子成龙”带来的催促,也有教育管理部门监管时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政策礼包”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原来的作息时间、作业量又“死灰复燃”。

2.学校在减负,家长给增负,学校让出的休息时间让辅导班占领,孩子们晚上忙于各种作业直到深夜,“推迟上学”一样没达到减负目的。


【礼包落实】

1.成立专门机构负责落实。教育主管部门从上到下要成立专门的机构确定专人具体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政策礼包”从纸上落到地上,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礼包”。 

2.出台配套措施保证落实。教育部门推出任何一项改革措施,不仅要考虑是否对学生学习有利,还要考虑家长是否方便接送,推迟上学时间,保证了中小学生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学校相应延迟放学时间,免费为学生提供课后看护服务,但不得超前授课和补课,一连串配套措施既从根本上解决了上班族家长接孩子与工作的矛盾,减少让家长无接送负担也可减少孩子课后去补习机构受托管的几率,才可保证减负不走样。

3.制定奖惩办法督促落实。教育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制定严格的奖惩办法,对执行“政策红包”比较到位的单位和领导给予表扬,对执行不力的单位和领导进行严肃问责,使抓落实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和家长普遍受益的过程,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并将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作为评判学校和校长工作业绩的标准,确保“政策红包”让学生欢迎、家长支持和社会满意。

4.加强家长观念引导。教育部和学校在落实减负的同时不能忘记对孩子影响极大的家长,家长的补课观念也要通过进行引导,多支持学生广泛涉猎知识,学校减负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

5.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当前补课成风,学校减家长加的现状想要得到根本上的改观,还要让素质教育发挥作用。多元评价、等级录取,作为素质教育创新的重要一环,在实际操作中成为不可或缺的指南,强化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招生录取中的比重,可以大大改观当前的减负反增负问题。

教育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民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工商(市场监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民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近年来,一些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的非学历文化教育类培训机构(以下简称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社会反响强烈。为迅速遏制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根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规定和国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决定联合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通过开展排查摸底、全面整改、督促检查,依法维护学生权益,坚决治理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的行为,加快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问题,确保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治理任务和整改要求

1.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要立即停办整改。

2.对未取得办学许可证、也未取得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但具备办理证照条件的校外培训机构,要指导其依法依规办理相关证照;对不符合办理证照条件的,要依法依规责令其停止办学并妥善处置。

3.对虽领取了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但尚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校外培训机构,具备办证条件的,要指导其办证;对不具备办证条件的,要责令其在经营(业务)范围内开展业务,不得再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

4.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5.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并依法追究有关学校、培训机构和相关人员责任。

6.坚持依法从严治教,坚决查处一些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等行为,严厉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坚决查处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并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教师资格。

三、治理分工

1.各地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民政、人社、工商(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同负责的省、市、县三级工作机制,全面做好组织实施。

2.县级教育、民政、人社、工商(市场监管)等部门要联合公安、消防、城管和乡镇(街道)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摸清情况,集中整治。

3.对于与中小学校和教师有关的增加学生课外负担的不良行为,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治理。

4.对于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开展学生课后服务政策情况,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督查。

5.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牵头建立《白名单》,公布无不良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名单;建立《黑名单》,公布有安全隐患、无资质和有不良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名单。

6.中小学校负责全面普查登记每一名学生报班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情况,为专项治理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四、治理步骤

专项治理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全面部署和排查摸底,要于2018年6月底前完成;第二阶段,集中整改,要于2018年底前完成;第三阶段,专项督促和检查,要于2019年6月底前完成。

五、组织实施

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工作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各地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制订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审批、备案、登记等标准,明确治理步骤、细化工作分工、压实部门责任,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要畅通群众反映情况的渠道,健全部门工作联动、形势研判和应急反应机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公布专项治理行动举报电话和信箱,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理性看待参加校外培训的作用,不盲目攀比,切实减轻子女校外培训负担。各地要积极借鉴一些地方的有益经验,及时总结本地改革情况,不断完善治理措施。教育部将适时牵头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并推广各地有效经验和做法;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将共同研究制订进一步加强校外培训规范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各地专项治理方案、举报渠道等信息要于2018年6月底前报送教育部,有关工作进展请及时报送。

本文由申论一点通整理发布,部分材料来源于网上,

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下载
收藏
相关文章
评论
还可输入 200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