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全国首张电子社保卡发布,意味着什么?

【背景链接】

 2018年4月22日,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人社部召开全国电子社保卡首发仪式专场发布会,正式签发首张全国统一的电子社保卡,成都、青岛和福州3地成为全国首批推行城市。


【综合分析】

今天,华小妹与你聊聊有关首张电子社保卡的那些事,电子社保卡作为社保卡线上应用的有效电子凭证,与实体社保卡一样,电子社保卡全国统一、全国通用,具有身份凭证、信息记录、自助查询、医保结算、缴费及待遇领取、金融支付等功能。

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1.2亿人,普及率达80.6%,被广泛应用于医保、养老、就业等领域。人社部信息中心主任翟燕立表示,随着电子社保卡的推出,社保卡线上线下应用结合将更加紧密,实现全国和线上线下“一卡通行”,给群众带来更大的便利。

电子社保卡在让百姓“办事方便”的同时,也让百姓“办事放心”。以实体社保卡安全体系为底座,结合电子认证、人工智能等互联网安全技术手段,确保群众能够在互联网上真正实现“实人、实名、实卡”。

目前,福州、青岛等地将作为首批试点城市率先开展电子社保卡试点工作。在不同业务场景中探索电子社保卡应用流程和实现模式,通过试点应用不断提升社保卡线上线下业务支撑能力。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革命的爆发,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智慧”了。手机扫码付款、乘坐交通工具出现时,我国的“智慧生活”惊艳了全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证件电子化”也已成为发展趋势。证件电子化不但解决了机构之间“信息孤岛”的现状,手机“刷脸”还解决突发情况下证明“我就是我”的窘境,并且简化群众办理业务步骤,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复杂业务。而证件电子化后,未来便很可能让“一次也不用跑”成为现实。当然,这还需要更多的公民有效证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快“上线”。


【存在问题】

1.个人信息泄露。频频曝光的个人身份信息泄露事件,让一些网民担心电子社保卡是否安全可靠。有网民问,数据信息是可以被复制的,一旦身份号、姓名、出生年月日、住址、社保等信息泄露,如何确保自己的身份不被他人给“复制”?

2.“刷脸”存在安全隐患。刷脸解锁的推出,吸引了关注目光,同时也有人担忧,依靠人脸识别使用电子社保卡,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3. 手机丢失怎么办?


【相关对策】

1.电子社保卡以保证持卡人信息准确、安全为根本前提,用户领卡和用卡时,均需要第三方平台与全国社保卡平台进行实时校验确认,并结合电子认证、刷脸认证等互联网安全技术手段,确保是“实人、实名、实卡”。

2.采用“刷脸”识别。在申办时,系统会提示用户完成随机的指定动作,例如“晃动手机”“向某个方向转头”。其目的是为防止因信息泄露导致的身份被冒用,用他人照片冒充他人申领,无法通过系统认证。同时,就诊买药等相关信息均由医院、药店与医保系统直接交互,数据不经过第三方平台,确保用户信息安全。

3.通过支付宝领取的电子社保卡,别人要想使用,得先通过“手机密码+支付宝登录密码”打开你的支付宝;还需要指纹或刷脸等验证,才能进行支付。而仅仅支付宝人脸识别技术的准确率就已经达到了99.99%,被冒领、冒用的可能性极低。


【权威论述】

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更好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讲话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善于利用互联网优势,着力在融合、共享、便民、安全上下功夫,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方便群众办事,做到心中有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海南省政务数据中心时作出重要指示


【名言佳句】

1、“打破信息孤岛,打通数据壁垒”,正成为中国电子政务工作的发展目标。

2、随着社会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等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这些新技术、新理念将催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创新,让电子政务跟上时代步伐。

3、创新是政府改革与时俱进的永恒主题。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正处在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过程中。

4、实践证明,电子政务是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促进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

5、无限带宽将成为未来趋势,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结合必将实现未来的美好生活。


【高频金词】

1、创新社会治理,创新综合治理机制,构建发展新体系。

2、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信息共享。

3、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

4、优化电子政务、提升治理效能,高效行政服务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案例拓展】

浙江“最多跑一次”:指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理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等事项,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能够“最多跑一次”办结。这项改革已经成为浙江 改革的金字招牌,企业和群众纷纷点赞叫好。

江苏“不见面审批”: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让群众企业少跑腿,江苏省近来围绕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目标,进行“不见面审批”探 索,推行以“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为核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上海“一网通办”:《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加快建设智慧政府工作方案》明确 ,今年建成上海政务“一网通办”总门户。对面向群众和企业的所有线上线下服务事项,逐步做到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逐步实现协同服务、一网通办、全市通办。


【相关范文】

以电子政务助力治理升级 

小小一张电子卡,线上线下全打通。近日,在福建福州举办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签发首张全国统一的电子社保卡,引发社会关注。在这个展览会上,独具特色的电子政务馆,更让人感受到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公安”加速了证件异地办理;“互联网+海关”大大提升通关便捷度;环保部门上线的“环保云”,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最高法推出的司法拍卖网络平台,既便利了群众,也压缩了权力寻租空间……近年来,随着政府管理创新与新兴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我国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在近日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更好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

推动电子政务发展,是“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不仅意味着行政技术的提升,更是治理理念的升华。近年来,浙江“最多跑一次”、江苏“不见面审批”、上海“一网通办”等举措相继推开,“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成为一种治理自觉。一些地方还邀请互联网公司参与,致力于把政务信息化扩大到智慧城市建设。围绕电子政务,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交相辉映,百姓办事需求与政府职能优化有效对接,企业技术供给与地方产品需求良性互动,搭建起多层次、多侧面的生动场景。

纵览电子政务在线服务平台,也应看到,我们依然面临着顶层设计不足、标准化程度偏低的问题。处身展览会现场,这种感受十分明显:各类系统供应商百舸争流,虽然产品功能差别不大,但标准差异却不小。从市场发展的角度看,这或许有利于充分竞争;从政务发展的角度看,却容易因难以打通而陷入“万码奔腾”的数据割裂。现实中,一些电子政务新平台本是便民之举,却由于种种原因,给人造成新的不便。如何变重复注册为一次认证?如何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能否超越简单的信息发布,丰富信息应用方式?凡此种种,都亟待在实践中加以破解,也呼唤尽快建立完善标准统一的国家政务服务平台。

打造更加统一、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平台,关键在于有效整合。从社保信息到房产信息,从身份信息到交通大数据,只有打通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信息共享的“任督二脉”,才能推动政务信息资源畅快流动,为治理现代化提供可靠抓手。进而言之,政务大数据具有独特的公共价值,相关政务数据的流动,不应囿于政府机构内部。在明确规则、加强监管的基础上,有效对接市场和公众需求,不仅有助于充分释放政务数据的红利,也能倒逼解决政务数据的开放共享难题,助推电子政务向2.0时代迈进。

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构成数字中国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当互联网日益成为人类社会的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化应用场景更加广泛融入日常生活,群众对政府优化电子政务、提升治理效能,有了更高期待。这样的期待,必将推动治理者走出“舒适区”,紧跟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潮流,为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添砖加瓦;也必将有利于锻造更高效的行政服务体系,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激发更多正能量。(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何鼎鼎)


本文由申论一点通整理发布,部分材料来源于网上,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下载
收藏
相关文章
评论
还可输入 200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