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校园欺凌,远比你想象中的还要可怕

【背景链接】

2017年北京五名未成年少女因校园欺凌,分别获刑一年及11个月。2017年2月,这五名女生在校内无故殴打、辱骂两名同学,造成其中一人精神抑郁,至今无法正常生活学习。法官认为虽是未成年人,但随意殴打他人致伤,已构成寻衅滋事罪,依法应予惩处。

浙江温岭的王女士,出生于1993年,从高中一年级时,就受到校园欺凌,几乎成为全校公敌,谁敢帮她,就会一起受到唾弃。高中毕业后,从上大学到结婚、生子、工作,欺凌一直没有停止,欺凌从网上到网下一直没有停止,几乎持续了十年。2017年3月份,忍无可忍的王女士决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起诉一个带头诽谤者。4月12日,温岭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三个月拘役。

法院的这些判决,给了校园欺凌者一记重拳,同时也给了被欺凌者一次迟到的公平。

很多人说,我们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终于是在保护未成年了,而不是在袒护那些未成年人中的败类。


【综合分析】

近年来校园欺凌案件逐渐呈多发态势,诸如学霸疑遭欺凌自杀、女生太邋遢被同学围殴致残、女生99秒被扇32记耳光等等,频繁曝光在公众面前。在很多学校,校园欺凌成为“家常便饭”,已成为影响广大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多发难点问题,不容忽视,再次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加强学生校园欺凌综合治理是校园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事关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事关千百家庭的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近些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许多学校重视知识教育,轻视法制与规则教育,忽视生命、尊重以及心理教育等,“一个‘坏孩子’的背后一定有家长、校方等多方面的责任。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被曝光且引发一定关注度的校园侵害案件共计92起。其中,校园暴力、欺凌类事件最多,共57起,占比62.0%;九成以上的校园侵害事件造成了人身伤害的后果,因暴力行为致死的案件占比达到12.0%。《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将校园欺凌分成了很多内容:有肢体欺凌、关系欺凌、拳头欺凌、语言欺凌、网络欺凌等等。按照校园欺凌的方式进行分类,语言欺凌行为发生率明显高于关系、身体以及网络欺凌行为,占23.3%。

校园欺凌现象高发状态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先后出台《意见》、《方案》、《通知》积极应对有效遏制。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发生在中小学生之间的欺凌和暴力事件得到遏制,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17年11月,由国家11部委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其中明确界定了校园欺凌的概念,还指出学生欺凌的蓄意性以及恶意性,列举了学生欺凌的常用手段涵盖肢体、语言及网络等,强调了欺凌对于受害学生的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危害。同时对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事件做出明确要求:按照“宽容不纵容、关爱又严管”的原则,对实施欺凌的学生予以必要的处置及惩戒,及时纠正不当行为。

2018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年行动的通知》。《通知》指出,各教育部门要明确学生欺凌防治工作机构和防治工作负责人,学校要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学生欺凌专题教育。

日前,福建、山东、四川、广西、北京等全国各地纷纷出台相关的治理方案,部分地区还公布了中小学校园欺凌防治、举报联系电话。其中,北京市东城区更是明确规定,如发生欺凌事件,各校应在10分钟内口头上报。

防范校园欺凌要出实招,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三位一体的工作合力。全社会要共同保护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避免学生欺凌和暴力通过网络新媒体扩散演变为网络欺凌,切实为保护未成年人平安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引发危害】

先说说最近的案例吧,4月27日下午6时10分许,陕西榆林米脂县三中学校门外巷道上,一名90后男子持匕首袭向放学回家的学生们。截止目前,导致9名学生死亡,19人受伤。经初步审讯,犯罪嫌疑人赵某交代其在米脂三中上学时受同学欺负,遂记恨学生,今天持匕首杀人。

1月18日下午5点多,初一三班的学生陈琪琪(化名)从综合教学楼跳楼身亡。不同于以往对被欺凌孩子的认知,该女生是学校里妥妥的学霸一枚。记者了解到,事发时,陈琪琪刚从广东转到该校5个月。“孩子和我们说过,她在学校受欺负了,我们也和学校进行了沟通,但是悲剧还是发生了。”陈琪琪的母亲袁园表示,女儿是遭到校园欺凌后跳楼自杀的。因为不论从琪琪身上的笔迹、所留遗书、夹在作业本的字条以及课本上留下的只言片语,都把死因指向了校园欺凌!

遭受校园欺凌到底会给一个孩子带来多来的伤害呢?一个是杀人一个是自杀。

一是对被欺凌者身体和心灵带来双重创伤,且持续时间长,不易恢复,有可能造成终身创伤。同时,严重影响学习,成绩下滑明显。

二是部分受欺凌者发生恶逆变化,产生报复情绪,成为帮凶转而欺负其他人。

三是对于旁观者也往往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带来更多隐患。

四是欺凌者道德沦丧、三观扭曲,极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给学校和社会带来更坏的影响。



【相关问题】


一是学校教育方面:

1、不重视对学生的法制、规则教育。2、习惯于在事后采取“息事宁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理态度。3、一味追求成绩、升学。4、法制教育采取走形式、灌输的方式。5、教师法律意识淡薄,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作怪。


二是家庭教育方面:

1、人文教育缺失,家庭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附属品。2、家长忙于工作,鲜少与孩子沟通交流,孩子情绪得不到发泄,创伤得不到修复。3、只注重对孩子物质上的关心,不注重道德培养。4、家庭环境不良也会带来不利影响,不懂得言传身教。


三是青少年自身方面:

1、青春期特殊的生理心理因素。2、年纪小,缺乏鉴别能力,青少年都是天然的偶像派,盲目崇拜英雄。3、学生缺乏科学的心理教育,由于同伴交往等问题使内心积郁的困惑或愤怒无法释放时,在情感的冲动下,就可能通过暴力手段达到目的。4、在影视作品、报纸书籍、电子游戏中,青少年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到暴力场面。此外,成人及社会中存在的暴力现象,让孩子无意识地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最直接的方式。


四是法律方面:

1、我国目前针对此类事件所依据的相关法律还是基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民法》《刑法》等基本法律,并没有出台针对校园安全、校园霸凌事件的相关法律。2、对于当事人的年龄也有明显的区分,比如14岁以下,14-16岁,16岁以上等等,以至于孩子们对于违法的概念非常模糊。


五是社会层面:

1、各部门多呈现单打独斗的状况,没有形成合力。2、未营造出对欺凌零容忍的社会环境。3、法律与制度对校园欺凌现象的宽纵,对已经具有行为偏差的学生缺乏矫正办法。4、放纵轻微、微小的或者比较普遍的欺凌行为。


【相关对策】


一是明确学校安全管理和教育责任,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

1、加强师德、师能及教师队伍的法制观念建设。2、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加快推进将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紧急报警装置等接入公安机关、教育部门监控和报警平台,逐步建立校园安全网上巡查机制。4、健全依法治理机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5、加强对学校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指导和检查。6、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建立治理校园欺凌长效机制的。7、开展学生欺凌专题教育。通过每学期开学时集中开展教育、学期中在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专门设置教学模块等方式,定期对中小学生进行学生欺凌防治专题教育。8、定期开展排查。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或组织学校开展等方式,定期开展针对全体学生的防治学生欺凌专项调查,及时查找可能发生欺凌事件的苗头迹象或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欺凌事件。


二是加强家长培训,增强家长法治意识,落实监护责任,帮助家长了解防治学生欺凌知识。

1、学校或社区定期开展专题培训课等方式,增强家长法治意识。2、家长需要给孩子灌输保护自己的意识。告知什么是同学朋友间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是不正常,需要告知父母。主动关心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不让家庭教育缺位。3、在青少年人生观与世界观建立的宝贵时期,真正关心他们的需求,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和亲情的抚慰。4、重视家庭环境影响,父母尽量创建和谐的家庭氛围,要养成和孩子沟通解决问题的习惯,哪怕自己已经决定了,也要和孩子商量,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是加强中小学生自我管理和约束,学会自我保护。

1、积极参与舞蹈、绘画、健身等活动寓教于乐,多读好书,多接触大自然,养成良好健康的习惯。2、引导孩子远离暴力游戏、暴力性动画片及电视剧,不要沉迷于网络。多看些积极的影视作品,提高鉴别能力。3、遇到欺凌时,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在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勇敢地站出来捍卫自己,及时找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


四是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法律干预。

1、依法惩戒情节恶劣或屡教不改的严重欺凌实施者。2、司法部门可与学校合作,形成普法教育长效机制。3、相关法律也应该明确学校、家庭、社区等各方的责任。


五是社会各方齐抓共管,厘清职责分工。

1、各部门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2、明确学生欺凌综合治理中部门和学校的职责,3、要建立健全防治学生欺凌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多部门有效沟通、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4、发挥媒体导向功能。建立专门的青少年反欺凌网站,对欺凌行为的界定和认识,对被欺凌者进行求助。5、社会各界要努力营造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环境。


【权威论述】


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都要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担起责任,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

——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的讲话


对校园安全事件要第一时间妥善处置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切实把校园建设成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讲话


要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发现、干预和制止欺凌、暴力行为,对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有关部门要第一时间回应社会关切,及时公布调查结果,主动积极作为。

——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讲话


目前校园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个别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安全意识不强、制度落实不到位,一些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学生监护人的安全责任配置不合理,事故应急处理机制不完善等。”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高频金句】


1、校园欺凌事件中,对受害者的界定,是一个需要审慎打量的命题。

2、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包括欺凌行为,应当保持必要的宽容和“容错率”,尤其是刑法的干预要保留必要的“谦抑”。

3、面对校园欺凌现象频发,要更多反思家长、学校、社会乃至国家的责任,并进行相应的制度完善。

4、“熊孩子”的产生与父母的失职密切相关,对于失职的父母要有必要的约束与教育措施。

5、社会各界要营造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环境,例如对于网络上随处可见、肆意传播的校园欺凌视频,有关部门不应坐视不管。

6、事实上,未成年人保护法也不讳言惩罚,明文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案例拓展】


国内案例:

北京

解决校园欺凌,北京市各区按照年初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实施方案,至六月底前,纷纷出台了各自的具体办法。校园欺凌须限时上报成为一大亮点。1、10分钟内须向上级部门口头汇报情节严重学校直接与司法部门对接。2、设置校级欺凌事件举报电话。3、学生在校时间“无缝隙监管”各区还特别提出要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管理,并制定了相应的预防举措。4、加强对重点时段的巡查。5、每学期要进行三次“防欺凌”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欺凌他人不仅是极端错误的不道德行为,对造成的后果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上海

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需各方共同努力,上海在预防和处置上下功夫,综合施策。1、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会同综治、公安、民政、司法等部门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健全制度措施,切实防范学生欺凌事件的发生。2、落实学校安全管理措施,把防范校园欺凌行为作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校园内部安保和视频巡查,人防和技防相结合,及时发现和阻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3、提高宣传教育的实效性,深化学校法治教育,通过以案说法等形式开展法治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4、健全校园欺凌的干预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校园欺凌的处置流程,提高学校教师发现和处置能力。5、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进一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国外案例:

日本

日本学校设有专业人士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和“儿童安全对策支援室”,一般由律师、心理医生、前警官和大学教授组成。不仅在早期为学生、教师提供咨询,也在欺凌事件已经发生后的调查阶段提供第三方的独立意见。同时,日本文科省还要求学校在发现施暴学生有涉嫌违法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联系警方协助调查,按照日本的《刑法》、《少年法》和《儿童福祉法》的规定处理。警方作为独立于学校和教育委员会的第三方,能够防止出现“私了”的情况,给被害学生带来二次伤害。


澳大利亚

建立政府支持的组织和网站,如“反欺凌网络组织”和“澳大利亚无欺凌计划”,以帮助学校了解欺凌现象,为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教师培训的指导大纲。澳大利亚政府通过增进师生们对社会正义问题的理解来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其理论依据是:只要认识到骚扰、折磨与自己不同的人是错的,那么欺凌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相关范文】


杜绝校园欺凌,助力儿童成长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振聋发聩,凸显少年引导工作对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积极推动作用。但当今社会的教育引导工作却让人陷入窘境:从北京中关村二小的一名孩子因被同学倒扣装满厕纸的垃圾桶而不敢上学,到甘肃某初中女生因为同学的嘲笑侮辱而选择愤懑自杀....诸如此类的新闻让人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引发的关于教育引导的深思和叩问。为少年撑起一片天,杜绝校园欺凌行为我们责无旁贷。

以身作则,家庭加强心理健康疏导是前提。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教会个人爱、善、与智慧。同样在校园欺凌事件之中,也要依靠家庭的力量予以纠正。从古代孟母三迁,为了孟子可以获得好的教育环境而不断搬家迁居,最终成就了孟子高尚的品德情怀,卓越的个人成绩,到岳母刻字,岳飞的母亲注重家教,教导儿子要精忠报国,最终成为一代名将,鲜明的案例告诉我们,家教对于孩子的言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的作用我们务必保障。

防微杜渐,学校注重学生法制教育是核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传道受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然而人们不能片面的理解为知识的传授,更应理解为理性德行的培养。以木桶原理分析,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而当今,学生法治信仰,法制意识的缺失正是解决校园欺凌的短板,是学生无法无天,肆意妄为的祸源。因此,为解决校园欺凌,提升学生发挥信仰,加强法制教育不容置疑。

严惩不贷,政府加大政策制定落实是保障。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在今天校园欺凌的治理之中,不能再形成纵容,法律应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完善法律的制定与落实,首先有助于学生意识到违法的严重性,面对问题更加理性;同时也有助于一些平时溺爱孩子的家长改变意识,自觉加强对于孩子的管理,更会让政府在处理此类问题时拿捏得当,处置合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加快法律的制定我们势在必行。

习主席强调,“仰高者不可忽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后”,正如当前社会大刀阔斧深化改革推进科技强国的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校园欺凌等民生问题,只有在重视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学校重视普法宣传,国家加快法律建设,方能推进儿童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欣欣向荣,为打造科技型强国积蓄力量,为实现“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中国梦夯实基础。(范文来源于网络)


本文由申论一点通整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申论一点通!


关于校园欺凌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在评论区说说你身边的案例,一起讨论吧~



下载
收藏
相关文章
评论
还可输入 200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