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

 【背景链接】

7月17日,水利部举行全面建立河长制新闻发布会,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宣布,截至6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已全面建立河长制。这比2016年中办国办文件提出的要求整整提前了半年。

鄂竟平说,目前,河长制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已初步形成,已经实现了河长“有名”。接下来就是让河长制从“有名”走向“有实”,推动河长制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


【综合分析】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河长制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制度核心是一把手责任制,这既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九龙治水”的多头管理弱化责任局面,更向地方党政主要领导传达了要重视河流治理、真抓真管的生态责任要求;二是制度体系是“一竿子插到底”,自上而下一级一级督导,自下而上一级一级负责。

2016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在2018年底全面建立河长制。2017年元旦,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发出“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的号令。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安排部署,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协同推进,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担当尽责,真抓实干,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面建立河长制,提前半年完成中央确定的目标任务。

目前我国已实现每条河流都有了河长。全国31个省份共明确省、市、县、乡四级河长30多万名,其中省级干部担任河长的有402人,59位省级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河长。此外,29个省份还将河长体系延伸至村,设立村级河长76万多名,打通了河长制“最后一公里”。在此基础上,全国31个省份的省、市、县三级均成立了河长制办公室。

河长制已全面推行一年多,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水环境开始显现。通过实施河长制,中国的江河湖泊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有的河湖还实现了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重大转变。

同时,河湖管理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河湖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侵占河道、围垦湖泊、非法采砂、超标排放等违法违规行为仍然禁而未绝。有了河长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让河长制充分发挥作用、切实维护河湖健康,还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重要意义】

第一,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把江河湖泊保护摆在重要位置,提出明确要求。江河湖泊具有重要的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是生态系统和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必须把河湖管理保护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行河长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当前我国水安全呈现出新老问题相互交织的严峻形势,特别是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新问题愈加突出。河湖水系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也是新老水问题体现最为集中的区域。近年来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河湖治理、管理和保护,取得了显着的综合效益,但河湖管理保护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一些河流特别是北方河流开发利用已接近甚至超出水环境承载能力,导致河道干涸、湖泊萎缩,生态功能明显下降;一些地区废污水排放量居高不下,超出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水环境状况堪忧;一些地方侵占河道、围垦湖泊、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河湖防洪、供水、航运、生态等功能发挥。解决这些问题,亟须大力推行河长制,推进河湖系统保护和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第三,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环境之危、民族存续之危,要求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河湖管理是水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些地区先行先试,进行了有益探索,目前已有8个省、直辖市全面推行河长制,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部分市县或流域水系实行了河长制。这些地方在推行河长制方面普遍实行党政主导、高位推动、部门联动、责任追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形成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实践证明,维护河湖生命健康、保障国家水安全,需要大力推行河长制,积极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主体作用,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统筹协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湖生态新格局。


【相关问题】

一是河湖问题具有长期性累积性。1、河湖管理保护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河湖生态环境总体上尚未发生根本改观。2、侵占河道、围垦湖泊、非法采砂、超标排放等违法违规行为仍然禁而未绝。3、有了河长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让河长制充分发挥作用、切实维护河湖健康,还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二是河长制相关法律制度体系有待完善。1、河长制被质疑为“人治”而非“法治”。2、对于上下游之间利益的协调,在实际实施中往往因缺乏法律和政策工具支撑。3、缺乏法律约束,难以保障长效规范运行。4、河长制法律化是完善水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内容。

是绩效考核处于十分薄弱的环节。1、如果不注意克服此短板,全面推行河长制的部署就有可能面临流于形式的风险。2、绩效考核是让河长制发挥预期作用的关键,河长如果不认真履职,河长制的设立会形同虚设,和现有立法规定的监管体制没有两样,水污染问题仍然难以得到解决。3、现有监管及指标体系不足以支撑河长制考核。

四是督导检查机制缺失。1、对于各地推行河长制工作进展情况,不能做到全面、及时掌握和指导。2、督促各地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的机制缺失。3、无机制约束很难按照时间节点和目标任务要求积极推行河长制。4、目前上报的信息动态都没有进行过督导检查,河长巡河动态的真实性难以确认。

五是社会公众缺乏认识,监督举报渠道不畅通。1、老百姓缺乏对推进“河长制”的了解和认识,不利于全面推进河长制。2、人们的监督意识有待提高,社会监督力量薄弱。3、社会监督渠道不畅通,很难有效推进河长制的实施用权失当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和损失。4、河长制在网络上政务公开度透明度不够,无法保障公民和社会的知情权。


【相关对策】

一是统筹加强河湖水体和岸线空间管理。1、严格河湖水域及岸线管理。2、狠抓河湖水资源节约保护。3、开展河湖专项整治行动。4、加大日常巡查监管力度。5、依托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等平台,实现河湖基础数据、巡查监管情况、突发事件处理。6、督查考核评估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提高河湖管理智能化水平。

二是立法保障“河长制”全面推行。1、纳入地方立法,通过立法把河长制好的经验、做法、政策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2、将河道保护与开发利用、环境综合治理等纳入法制化轨道。3、河长制也存在一些制度内生困境,应相应构建法律保障机制。4、加强依法监管。健全河湖管理特别是流域管理法规制度。5、建立部门联合执法机制,落实河湖管理保护执法监管的责任主体、人员、设备和经费,依法强化河湖管理保护监管。

三是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1、定期进行考核,充分调动相关责任人的积极性。2、统筹加强河湖水体和岸线空间管理,维护河湖生命健康,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3、实施分行政区“入河污染物总量”考核。4、建立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的监测计量体系考核指标。

四是强化督导检查。1、督导检查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要综合采用飞行检查、交叉检查、联合督查等方式,坚持明察暗访相结合、以暗访为主,及时深入了解各级河长履职和河湖管理保护的真实情况。2、对发现的突出问题,采取约谈、通报、在媒体公开曝光等方式,督促问题整改到位,推动各级河长把责任抓牢抓实。3、通过加强河长制明察暗访,建立通报约谈机制,督促各级河长履职尽责,防止河长不作为、慢作为现象。4、指导各级河长认真履职,切实把河湖管理保护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真正做到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5、做好针对各省不同情况对督导检查内容有所侧重。

五是引导公众参与,畅通监督举报渠道。1、建立河湖管理保护信息发布平台,发动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等参与监督河长制工作。2、持续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让河湖管理保护意识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3、树立典型,进行宣传。可以重点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河流进行率先治理,并把一些做的比较好的经验作为典型树立起来。4、健全监督举报渠道, 比如设立举报热点、举报邮箱等,让全民参与河流治理。


【权威论述】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河长制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初步形成,已经实现河长“有名”。

——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在全面建立河长制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通过实施河长制,很多河湖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推动解决了一批河湖管理保护难题,河湖状况逐步好转。

——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在全面建立河长制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高频金句】

1、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破解我国新老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大制度创新。

2、站在新的起点,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政治责任、使命担当,着力解决河湖管理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3、今后一段时期,是河长制由全面建立转向全面见效、实现有名有实的关键期,是向河湖管理顽疾宣战、还河湖以健康美丽的攻坚期。

4、满足人民群众对美丽河湖的期盼是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河长制由全面建立转向全面见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关案例】

国内经验:

西安市

全力推动河湖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建设,积极打造大西安治水的智慧“大脑”,助推河湖长制全面落实、西安治水工作进入快车道,为全国河湖长制信息化建设积累了“西安经验”。目前,西安市河湖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包括河长制APP移动端、河长制信息管理PC端和微信公众号3个入口;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指挥作战挂图库、河情库、河湖长库、项目库、事件库和办公库6大数据库。

莆田市

莆田市委市政府将每个月的20日定为“河长日”(节假日顺延),以督促各级河长牢记职责、亲力亲为抓好河长制湖长制各项工作。

每个“河长日”都要召开一场河长制湖长制现场观摩促进会,由县区轮流“坐庄”,河长集中述职。“坐庄”的县区要展示一个河长办规范化能力建设的现场,推出一条示范河道、一个示范项目以供学习观摩,其他县区制作展板总结河长制湖长制特色经验,互学互补。除了展风采、树典型外,现场会还有一个重要“看点”就是摆问题、抓整改,现场播放无人机巡河、涉河问题曝光片,通报一周一督查问题整改情况和水质月监测结果;水质不升反降、水质考核排名靠后的河长要现场表态,市级河长点评部署,以此推动各级河长真正提高重视程度,掌握河道问题,协调落实整改。

南充市

在四川南充,有一支“记者河长”队伍。这一创新机制,充实了河长制工作体系,补齐了宣传短板,拓宽了监督渠道,对解决河长制推行过程中重视程度不够、宣传方式不活、社会认知不足等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为党政河长、河道警长、民间河长之外的第四力量,“记者河长”有以下职责:政策宣传解读,强化舆论引导,对全面推行河长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报道。以公开采访和暗访的形式,对各级各部门在河长制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各类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问题,通过内参或公开报道的形式进行曝光,督促责任部门整改落实。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反映群众意见,汇聚群众智慧,提前规避各项治水措施可能遇到的阻力。建立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及时对接、定期沟通、统筹协调机制,记录各级河长履职尽责情况,宣传全市河长制工作好经验、好典型,架起河长与社会沟通的桥梁。

国外经验:

奥地利维也纳多瑙河

多瑙河全长2850公里,是欧洲第二长河,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市地处其中游。维也纳多瑙河综合治理开发,形成了一套现代化的河流综合治理和开发体系,即在传统治理理念基础上突出生态治理概念,并运用到防洪、治污、经济开发等各个领域。主要措施包括两方面:一是建设生态河堤。恢复河岸植物群落和储水带,是维也纳多瑙河治理和开发的主要任务之一。二是优化水资源配置和使用。维也纳周边山地和森林水资源丰富,其城市用水99%为地下水和泉水,维持了多瑙河的自然生态流量。

英国伦敦泰晤士河

泰晤士河全长402公里,流经伦敦市区,是英国的母亲河。泰晤士河治理思路及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通过立法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企业废水必须达标排放,或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二是修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在南北两岸共修建7条支线管网并接入排污干渠,减轻了主城区河流污染,但并未进行处理,只是将污水转移到海洋。三是从分散管理到综合管理。颁布《水资源法》,成立了河流管理局,实施取用水许可制度,统一水资源配置。四是加大新技术的研究与利用。对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效果显著。五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向排污者收取排污费,并发展沿河旅游娱乐业,多渠道筹措资金。


【相关范文】


河长制关键在责任落实

桥上竖起一块大大的“河长”名牌,负责人就是当地领导,桥下河道排污口却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新华社记者近日在某地调研时了解到,就是这条河流,去年曾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通报,并对整改作出明确要求。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党中央着眼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重要部署,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贯彻落实好河长制,把河流管好、治好,是各级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容不得一丝打折扣、走过场。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好的制度若得不到认真落实只能成为没有牙齿的“纸老虎”。口号喊得响亮,事情干得稀松,以为挂上河长头衔,开开会议、发发文件、看看现场,就可以顺利过关了,并没有真正将责任放在心里、扛在肩上。这种做法既违背了中央精神,又不可能真正改善生态环境,更辜负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一些地方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一些领导干部懒政不担当的问题。

坚决贯彻落实好河长制,一方面需要有关领导干部真正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事情,必须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真正俯下身子参与到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来。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关部门和地方做实做细河长制考核监督工作,采取飞行检查、群众举报等方式保障河长制利剑高悬,确保监督刚性约束。对失职、渎职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使得河长们积极履行职责,从而确保河长制真正落实到位,进而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来源:新华网,作者:张建)

 


本文由申论一点通整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申论一点通!

下载
收藏
相关文章
评论
还可输入 200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