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杀鱼弟”悲剧带来什么反思

【背景链接】

“杀鱼弟”对于很多人并不陌生,2010年,年仅10岁的小孟,因一手 “杀鱼绝技”而爆红网络,人称“杀鱼弟”,其父亲甚至将店名改成“杀鱼弟”水产。

回想当年,小孟也曾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重返校园。然而好景不长,时隔一年,因为跟不上课堂节奏,小孟的父亲又让他重新回到鱼摊杀鱼,并且将“杀鱼弟”作为自家鱼摊的招牌,用来招揽顾客。

八年后,这个曾经的小网红,因为和父母的口角,竟然一气之下服用了剧毒农药百草枯,好在经过医生们的全力救治,小孟已经清醒,但仍未脱离危险期。

我们不禁要问,是怎样的经历和勇气让“杀鱼弟”动了自杀的念头?杀鱼弟到底做错了什么?做家长的不该反思一下自己吗?为了挽救更多像杀鱼弟一样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做?

 

【综合分析】

前段时间,707分的高分考入了北京大学文学系的王心仪,因为一篇名为《感谢贫穷》的文章火了。她在文中写道,“贫困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事业,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其实,这个女孩感谢的并不一定是贫穷,而是贫穷中生出的乐观,是贫穷之外收获的感悟,是坚定要摆脱贫穷的意志。即使再苦再穷,她的父母也没有放弃给她接受教育的机会,最起码,这个女孩从小接触的教育方式是积极的、上进的。

相反,同样出身贫寒的“杀鱼弟”,从小生活在一个对教育不重视的家庭环境中,父母给孩子灌输的思想是:当下赚钱比读书更有用,读再多的书最终不也是为了赚钱。

同样是贫穷,两种不同的态度和生活状态。可见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在我国一些地方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他们号称读完初中还不是一样要打工,所以读书没有意义。很多家庭对辍学并不重视,错过了孩子的成长求学最佳时间,为孩子的发展带来诸多阻碍。通过类似于杀鱼弟的相关事件,可以看出辍学对未成年人造成的伤害巨大。据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3.8%。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切实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已经成为发展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明确规定了家庭对未成年人孩子的保护责任,其中包括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但是,对于父母打骂孩子,周围邻居往往把这视为家务事,并不干预也不会报警,这就让未成年孩子长期被置于家庭暴力的阴影之下,人格被扭曲。而同样这类家庭暴力行为,在美国、加拿大只要发生一次,父母就可能受到被剥夺监护人资格的处罚。我们不能以国情不同为对未成年孩子实施家庭暴力的父母开脱,任何开脱都是暴力行为的帮凶。

杀鱼弟的悲剧再次警示我国落实《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依然任重道远。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让所有适龄孩子都能在校园接受公平的教育。


【相关问题】 

一是地方政府:1、相关法律缺失,对家暴等事例没有强制干预。2、履职能力有待提高,面对辍学问题,政府部门并未做到依法责成其监护人送孩子进学校接受义务教育。3、应对机制缺失,有关部门并未对施暴家长进行批评教育。

二是教育部门:1、教育部门和学校对孩子辍学问题,没有起到约束和劝导的作用。2、对辍学儿童关注不够,放之任之。3、宣传普及《义务教育法》力度不够。

三是家庭方面:1、人文教育缺失,家长不懂教育,家庭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附属品。2、家长遇事只是简单粗暴地非打即骂。3、亲子间缺乏基本沟通和交流。4、没有履行《义务教育法》规定的监护人责任。5、亲子间长期欠缺沟通、关爱、尊重。

四是孩子自身:1、性格比较极端,加之处于叛逆期,社交圈趋于封闭,几乎没有同龄朋友倾诉心事。2、棍棒教育导致孩子敏感和愤怒的情绪堆积,内心缺乏安全感,找不到情感的出口。3、过早地承受生活的压力,从小对读书失去了兴趣。


【相关对策】

一是政府加大监管督查力度。1、地方政府提高履职能力,依法责成监护人送孩子接受义务教育。2、把控制辍学的任务落实到人,建立健全复查制度。3、组织开展关爱保护辍学儿童专项行动推进活动。4、督促落实保护责任,强化控辍保学。5、启动司法保护,建立定期通报制度。

二是学校做好引导工作。1、加大对辍学儿童的教育引导工作。2、多关注辍学儿童,不能放之不管,要派专人对孩子们从心理上给予疏导,与家长做好沟通。3、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4、大力宣传和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增强“不送子女上学违法”的法律意识,做到依法治教。

三是家长学会换位思考。1、家长对孩子强化监护,注重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多交流,增进了解,疏解心理,构建温馨的亲子关系。3、履行好对于未成年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四是孩子学会主动交流。1、要学着主动与父母交流,多交好朋友,拓展自己的社交圈。2、积极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多读好书,多接触大自然。3、被施暴时要勇敢说不,提高法律意识,向相关部门及时反映情况寻求帮助。


【权威论述】

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都要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担起责任,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

——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的讲话

很多父母因为忙于工作,很容易会忽略孩子的心理变化,一定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这个陪伴不一定非得和孩子说话、问问题,就算是待在孩子身边也是一种陪伴。

——山东青少年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徐胜男

对于一个十岁出头孩子而言,正处在天真无邪的年纪,眼神本应充满童真和欢乐。当年这张蹲在地上杀鱼的照片,小孟凝重的表情,投射出的犀利眼神,让不少人看了都心生怜悯。

——心理专家李敏


【高频金句】

1、若进一步解读网红“杀鱼弟”悲剧,会发现监护只是浅层次的问题,而深层次的问题还是在于家庭教育。

2、对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要换位思考,推己及人,既要尊重孩子,也要爱护孩子。

3、20块钱引发的争执,只是压倒“杀鱼弟”的最后一根稻草,早前就买下的百草枯,说明长期欠缺沟通、关爱、尊重的亲子关系才是最致命的“毒药”。

4、当然,读书不一定能成才、知识也未必能赚钱,但是让未成年人接受起码的义务教育是家长作为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亲子关系,你种下什么因,就有什么果,千万别让变味的亲子关系成为伤害亲人的“毒药”。

5、人们都说,互联网的记忆只有7天。没错,7天之后,再大的震惊也会烟消云散。那些曾经呼吁杀鱼弟应该重回学校的人,早已经把他遗忘了。


【案例拓展】

美国

美国开展了鼓励对虐待和忽视儿童的可疑情况进行举报的运动,法庭对举报也努力做出回应。联邦“儿童虐待防止和治疗法”提供了一些基本指导方针,各州必须根据这条法律对虐待和忽略儿童的解释制定本州的有关法律。
  美国法律上确立的儿童虐待行为包括四个方面:一、精神、情绪上的虐待;二、肉体上的虐待(打孩子是最明显的例子);三、对儿童照料上忽视;四、性骚扰、性侵害。  

美国法律规定,有关政府机构要保护儿童不受虐待和忽视,具体地说,就是要确保父母或法律监护人照顾孩子的过程中,不给儿童造成身体或精神上的伤害。只要发生一次家暴,父母就可能受到被剥夺监护人资格的处罚。学校老师、社会工作者或医生如果发现儿童受到虐待的可疑情况,必须向有关机构报告,否则,他们自己就可能受到轻罪指控。

加拿大

在加拿大,社会各界十分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政府负责制定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采取宏观保护措施,而社区、学校和民间团体则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做具体细致的工作。

加拿大政府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主要体现于坚持"儿童优先"的原则。政府在领导和指导儿童工作时,保证支持一切有利于儿童成长和教育的事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有一套完整的保障未成年人的法律。除联邦政府有儿童保护法以外,各省也都有自己的儿童保护法。正是通过完善的立法手段,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才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


【相关范文】

网红“杀鱼弟”悲剧映射了家庭教育的痛点

2010年,年仅10岁的小孟,因一手“杀鱼绝技”而爆红网络,人称“杀鱼弟”,其父亲甚至将店名改成“杀鱼弟”水产。然而时过8年,竟然发生了悲剧,8月3日,“杀鱼弟”竟服用了剧毒农药百草枯。据报道,“杀鱼弟”已在父母陪同下转院,前往山东治疗。

8年前,“杀鱼弟”的凝重表情和犀利眼神,让无数人心疼。本以为随着舆论的曝光,社会的关注和帮扶,孩子的内心能逐渐被阳光所照亮,没想到迎来的却是悲剧。让“杀鱼弟”的命运轨道产生现实偏移的,很可能就是“亲子关系”。

据报道,“杀鱼弟”喝下百草枯的直接原因,是被父亲责骂,一时冲动所为。“吵架”,是所有亲子关系中都可能经历的,但悲剧却是极少数,即使孩子有一些过激之举,也基本会被家长们防范过去。可“杀鱼弟”的悲剧却没有被规避,这直接凸显出家长监护不到位的问题。而监护问题,正是亲子关系的基本面。

若进一步解读网红“杀鱼弟”悲剧,会发现监护只是浅层次的问题,而深层次的问题还是在于家庭教育。即便“杀鱼弟”的家长监管到位,但家长不懂教育,只知打骂,会让孩子敏感和愤怒的情绪堆积,亲子关系的裂痕也会越来越大,如此,出事便具有一定必然性。

如何才算懂教育?首先,就必须让孩子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有一个健康而正常的成长环境,而不是早早在菜市场杀鱼度日,更不能在“杀鱼弟”经好心人帮助重返校园的情况下,又将他叫回来杀鱼。更难以理解的是,其家庭难言贫困,有知情人透露,“杀鱼弟”家庭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

对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要换位思考,推己及人,既要尊重孩子,也要爱护孩子。在“杀鱼弟”家庭里,面对17岁的孩子,其父母竟还诉诸打骂来解决问题。亲子间缺少基本的沟通和疏解,只是用所谓的“忙碌”来替代一切。试想,如果“杀鱼弟”父母能早日与其交流,增进了解,疏解心理,多为孩子设身处地着想,多一些呵护和关爱,悲剧还会发生吗?

网红“杀鱼弟”的悲剧虽然是个例,但确实映射出了很多家庭的教育痛点。家长们对孩子强化监护,注重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构建温馨的亲子关系,才是正解。一句话,亲子关系需精心呵护,容不得半点推卸和敷衍。(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默城)

 

本文由申论一点通整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申论一点通!


下载
收藏
相关文章
评论
还可输入 200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