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多管齐下”整治不文明旅游行为

【背景链接】

最近,几则不文明旅游现象的新闻让人看了挺闹心:4名游客擅自踏入丹霞景区内未开发的保护区,踩坏了几千年才形成的特殊地貌,事后还传到网上炫耀;一对父女在山顶翻越护栏,背对万丈深渊开心拍照……

都说风景中的人会让风景更美,但这些人的行为实在是大煞风景。


【综合分析】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和原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去年底发布的《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 2017年,国内旅游市场高速增长,国内和入境旅游人数超过51亿人次,人均出游已达3.7次,旅游总收入超过5.3万亿元。旅游成为衡量现代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成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

2015年4月6日,国家旅游局依法制订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开始施行,制度规定,一旦游客被列入到“黑名单”,其不良信息记录将被保存1-2年,而且将影响到其再次旅游,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出境、银行信贷等。但据了解,实行一年多来,“不文明游客黑名单”上只有20多个人,其他一些不文明行为的当事人至今未能出现在旅游部门的“黑名单”中,“黑名单”的“拉黑”速度和范围与众多的不文明行为相比,均有明显不足。

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不断壮大,大众对中国游客的文明素质和景区的管理水平有着更高的期待。针对旅游不文明现象,各地各级主管部门携手加强规范旅游行为的宣传工作,采取生动不生硬的手段,让游客入耳又入心。同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解决应对旅游不文明现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相关问题】

一是针对出游不文明行为执行刚性不够。1、制度执行刚性不够,处罚力度小,处罚不到位。2、违法成本低。3、相应信用机制缺失。4、缺少具体的旅游指导性手册。

二是游客公德意识缺乏。1、游客不了解当地风俗习惯,缺乏对文物的认识。2、游客道德意识薄弱,自控能力弱,环保意识不强。3、跟风意识作祟,无视他人不文明行为。

三是景区缺乏科学规划。1、景区规章制度不完善,并没有明确表明不明文行为和相关的惩罚措施。2、不文明行为举报环节缺失。3、景区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没有起到示范作用。4、景区服务设施不完善,缺乏人性化设计,对于厕所或垃圾桶位置要科学规划。5、警示教育牌缺失。

四是对文明旅游的教育宣传引导不够。1、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揭露不良陋习的力度不够。2、提升游客素质的宣传引导活动开展较少。3、家长,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文明旅游方面的教育缺失。4、旅行社对游客的宣传教育不够。


【相关对策】

一是加大执法力度。1、通过设立旅游警察,加强旅游执法。2、提高违法成本,对严重旅游不文明行为进行罚款、拘留或公开曝光,列入旅游不文明“黑名单”。3、建立信用机制,将游客“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通报给游客单位,将其纳入个人诚信档案;将被“拉黑”的游客信息通过内部信息平台通报给旅行社、景区、饭店,限制其购票参观等方式,使旅游不文明行为者受到惩处和限制,遏制旅游不文明行为的发生。4、制定相应的具有约束力的公约或手册,将不文明行为写入这些手册中,作为具有影响力但非强制性的推荐指南在全行业乃至全社会推广普及,来引导和规范旅游者的旅游行为。

二是提高游客公德意识。1、出游前要对即将前往的旅游目的进行了解,不论是风土人情,还是文化习俗都要有所了解。2、游客应当尊重旅游区的当地文化与自然景观。3、旅游过程中,游客要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提升"公共"文明意识、顾及他人感受、提高诚信度。4、不要盲目跟风,对他人不文明行为要及时制止。

三是完善景区服务设施。1、制定景区规章制度,并把相关处罚规定张贴在旅游景区的醒目位置,或者是通过宣传车进行宣传等,制约不文明现象。2、设立不文明旅游举报热线和信箱,鼓励个人或单位对不文明行为进行举报。3、景区加强自身管理,工作人员以身作则,保持景区整洁卫生。4、科学规范景区建设,合理设置垃圾桶、厕所、休息区域。5、设置美观醒目的文明标牌。

四是加大教育宣传引导。1、对于一些不文明的行为,网络和媒体应该对其大肆的曝光,让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这种行为在旅游时是不被允许的,而且对景区的环境还是有害的。2、有关部门也可以在景区内举办一些有关文明旅游的活动,使得社会大众通过种种措施对不文明旅游问题有正确的认识。3、加大公益广告的制作和播放力度。4、定期开展游客问卷调查活动、青年志愿者劝导活动和文明游客评比活动。5、把文明旅游有关内容加入到中小学生课堂教育及课外教育教材之中。6、旅行社在组团出游之前,对游客进行文明旅游行为教育,必要时签订“文明旅游承诺书”。


【权威论述】

旅游“黑名单”也只是个震慑,是一个正向的引导,促进作用。个人文明旅游观念的提升也很重要。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创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思敏

文明旅游是游客高尚道德的体现,影响民族形象和国家形象,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文明旅游。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许春晓

在倡导文明旅游中媒体应实现三种职能的转变:即从文以载道到成风化人的转变,从局外旁观到主动引领的转变,从舆论监督到明辨是非的转变。媒体应该成为文明旅游风尚的引领者、文明旅游行为的倡导者和文明旅游活动的推动者。

——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长沙晚报副总编辑胡建红胡建红


【高频金句】

1、游客不文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于景区的规定不强硬,但更多的原因还亟待于游客要提高自己的文明意识。

2、文明出游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放松身心的同时,也请记得带上文明的行囊。

3、社会公德意识淡薄,背后是“虚荣感”作怪:个别游客道德意识薄弱,自控能力弱,还有一些游客虚荣心在作怪。

4、每个游客的言谈举止,决定着自己在别人眼里是怎样一道风景。

5、法律已经“长牙齿”,为何不能“动真格”呢?跟执法权有关。


【案例拓展】

德国

德国的法律法令多如牛毛,不用说来旅游的外国人,就是本地公民也要常常求助律师或法律顾问。同时,德国对于不文明行为的罚款也是明码标价的,比如随地吐痰或口香糖最高可罚500欧元、损害文物视情节轻重罚款500至1000欧元,甚至插队也要接受一定的罚款。

美国

乱扔杂物不仅是一种不文明行为,而且还是犯罪行为,在各地会被处以罚款。在美国涉及到最多的起诉案件就是有害垃圾的处置不当,如果乱扔少量的垃圾,罚款、为社区服务以及在规定时间内的清扫垃圾工作,是主要的惩罚手段,少数严重的甚至会被判监狱服刑。


【时评文章】

莫让不文明旅游玷污大自然的厚赠

近日,几名游客在张掖踩踏七彩丹霞岩体的视频在网上曝出,视频中的游客光脚踩在岩体表面,一边拍照一边恣意破坏着古老且难以恢复的原始地貌,该视频发出后立即遭到大量网友声讨。

看到这种素质低下的行为的确愤愤难平,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不光是脚踩丹霞,刻字、乱扔垃圾等游客不文明旅游现象仍时有发生,各地多处知名景区的生态环境都因此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中国“天空之镜”茶卡盐湖变身“垃圾场”;号称最美川藏线的318国道旁方便面盒和矿泉水瓶随处可见;被称为“天神后花园”的年宝玉则由于游客乱扔垃圾,违规穿越,践踏草场等不文明行为,生态岌岌可危,不得不暂停接待。

为什么游客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游客自身素质亟待提高是首要原因,有些人为了拍照、猎奇,心存侥幸翻越护栏、乱写乱画;有些人为了炫耀在保护区域凹造型发朋友圈;至于垃圾,许多人的态度是大家都扔我也扔……近年来旅游消费在不断升级,玩法越来越多,人们能去到的地方越来越深度,但当一些游客只在乎朋友圈的点赞,却无所顾忌地破坏眼前所见时,这些人实在不配和美景同框,因为他们不仅破坏了旅游资源,同时也丧失了最起码的社会公德。

为了对不文明游客加强监管和惩戒,近些年我国在法律法规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尝试,比如增加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的“黑名单”,但由于游客量多难以防范、处罚力度小等原因,始终效果不够理想。《旅游法》中明确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不过从具体实际操作来看,因没有处罚细则,往往都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罚款200元草草了事。

罚200元,不文明游客很难长记性。因此,当务之急一方面是应该尽快在各地有针对性地出台关于不文明旅游行为具体的相关处罚规定,加大违规成本;另一方面强化宣传引导以及群众举报机制,让不文明旅游行为难以遁形,同时对被列入“黑名单”的游客启动联合惩戒,让其“寸步难行”。只有全社会都形成对不文明旅游行为强烈的排斥氛围,才能具有足够的震慑力。此外,景区自身也可通过实名制购票、收集垃圾换纪念品等措施进行一些管理上的尝试。

大自然的馈赠无与伦比,但日后当人们面对美景还需转动镜头躲避前人留下的破坏痕迹和垃圾山时,那实在太过可悲。人们向往美好,同时更应努力维持美好,只有这样,美景才能永驻。(来源:人民网)


本文由申论一点通整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申论一点通!


下载
收藏
相关文章
评论
还可输入 200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