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投稿第6期—沾衣欲湿杏花雨


>>学生投稿<<



作者档案

用户昵称:青苔

作者身份:申论一点通已上岸VIP用户

报考职位:2017年国考广州海关           

考生类型:2017年应届毕业生

备考用时:6个月

行测分数:65

申论分数:74

笔试总分:139

面试分数:83

本周话题:故宫缅怀何刚


夏雨追思 你我同行——故宫缅怀何刚,不止温暖了捐献者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夏雨的袂云汗雨,总是不如春雨的和风细雨,更没有秋雨的绵绵诗意。但6月22号的一场夏雨,却给这个燥热的炎夏送去一抹清凉,给这磅礴大雨中的黑白平添一丝光亮。6月22日,故宫博物院为一位农民捐献者举办了具有特殊意义的追思会。缅怀民间捐献者何刚,不止温暖了捐献者,更是书写了人性光芒的篇章。

不难体察,在近年文物捐献事例中,我们看到的多是非议、争执和不满。捡拾近期的一些民间捐赠的现象百态,便可知此问之迫切和沉重。陕西农民李磊捐赠的寒心之旅,浙江收藏家俞先生捐赠反而“违法”的窘境......古语有云: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君以路人待我,我以路人报之。重惩罚、轻奖励的“固有流程”,使得捐献者群体难有应得的掌声和获得感,而最起码的尊重更是无从谈起。当越来越多的民间捐献者感受着“冬风凛冽、枯井深寂”,只会使越来越多的文物发现者放弃捐献行为,文物流失势必将会驶入“快车道”。而故宫缅怀何刚、30余年的情义之举如同涓涓暖流,滋润人心、光耀寒夜。

水光潋滟情方好——缅怀何刚,结伴而行,温暖捐献心。不言而喻,民间捐赠行为实属不易。一方面他们要忍受旁人冷嘲热讽的目光;另一方面,他们还要承担起“不堪重负”的经济压力。可以说,民间捐献是捐献,更是修行。“这里没有陌路,你不曾孤独”。没有拳拳赤子心干不好这行,没有责任感干不长这行。他们捐献的是文物,更是文化,他们是点灯人,点亮了文化传承的漫漫长路。长路崎岖,当故宫以缅怀何刚来表明与君携行的决心,他们不再孤单;当文化滋养人心,照耀后世万代,他们不曾孤独。故宫缅怀何刚,不单单是为了让世人铭记这位“河南骄傲”的道德篇章,更是通过此举,让世人知晓民间捐献者的艰辛与伟大,他们用静水深流的平凡坚守,悉心保护着珍贵的文化遗产,坚定地守护着文化脊梁。故宫缅怀何刚,让全社会感受到这个群体实实在在的温度,揪心的暖意直抵心间,感动在、温暖亦在。

山色空蒙雨亦奇——缅怀何刚,凸显人性,凝聚故宫情。在以往的印象中,故宫总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官,红砖黄瓦的肃穆、历史变迁的沧桑。似乎它只是一名旁观者,冷眼旁观人来人往、暮虢朝虞,它总是缺少那么一丝应有的“人情味”。故宫不单单要承担起文物保护的重任,更要承载起文化传承者的角色。在这“纷繁世事多元应”的当今,故宫欲传承乃至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是静静地端坐在护城河的围绕之中,这是远远不够的。天上有云方下雨,笔下无情莫写诗。故宫也是如此,只有为冰冷的建筑、文物注入“人情味”,感受着人情感的宣泄,才能够与世人更好的引起共鸣,这才是故宫应有之义。故宫缅怀民间捐献者何刚,为其举办追思会、给予其经济补助,用了钱、用了力,更用了情。用缅怀之举的态度表明,文物保管单位不仅仅是为了延续文明而存在,同样有责任向全社会示范何为人文精神。缅怀何刚,以人文关怀的奇峰突起的刹那感动唤起人性光芒的凝聚。

一场略带悲意的追思会,一道沁人心脾的暖人之行,一缕穿越黑暗的人性之光,缅怀何刚,呈现的虽然只是吉光片羽,但我还是想告诉人们,献宝路上并不孤单,故宫不再冰冷,我们皆是同行者,我们依旧“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318字)


通知

投稿请联系客服,QQ:2121863985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点赞、评论✬




下载
收藏
相关文章
评论
还可输入 2000
暂无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