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投稿第8期—保卫祁连山,走好“新丝绸”


>>考生投稿<<



作者档案

用户昵称:陌上桑

作者身份:申论一点通已上岸VIP用户

报考职位:2017年湖南国税           

考生类型:2017年应届毕业生

备考用时:3个月

行测分数:68

申论分数:77

笔试总分:145

面试分数:85.2

本周话题:中央就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


 保卫祁连山,走好“新丝绸”

——祁连之殇,警钟长鸣


 巍巍祁连山,纵横八百里,是鬼斧神工的岁月雕塑,更是庇佑西北大地的坚定捍卫者。这道生态屏障挡住了四周沙漠的蔓延之势,挡住了直扑江源的干热风暴,却没能挡住违法开矿、违规水电的肆意破坏。近日,中央就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并对一干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此举,振聋发聩,传递着生态保护的决心,重申民族历史感的坚定信念,更是清晰表达执政为民的执政本色。

保卫祁连山,就是保卫生态发展的决心。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古人从生产生活中总结出的生存之道。但是靠山也绝非是把山搞得千疮百孔仍不罢休;靠水,绝非把水用得污浊色腥也在所不惜。古语有云: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祁连山的过度开发所表现出来的后果,就是这样一种“明年无鱼”的可怕预警。“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而祁连山如今正经历的这场史无前例“环保风暴”,传递的是中央保卫生态发展斩钉截铁的决心,而不同以往的是,这场风暴没有停止的征兆,它会一直持续下去,祁连山必然“但求方寸地,留于子孙耕”。“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保卫祁连山,顺应的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更是凸显我国坚定不移推动生态发展的信念。

保卫祁连山,就是保卫民族的历史记忆。“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甘州当江南。”祁连山带来了生存与繁衍,带来了富庶与繁荣,更是一部承载着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历史巨著”。没有祁连山,就没有春风不度的玉门关,没有酒尽西出无故人的阳关;没有祁连山,就没有那条连接世界辉煌文明的古丝绸之路……可以说祁连山以其雄伟孤傲的身姿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兴衰更迭。但是守望悠久文明的那条雪线正在萎缩,养育生命的冰川大幅消融,滋养土地的河道污水横流。看在眼里的是受伤的生态,看不到的是受伤的民族记忆和情感。当我们挖空了祁连山的矿产、用尽了祁连山的绿水,那我们便是斩断了历史的传承。不难想像,当后辈责难我们摧毁这段文明,我们又该如何自处。“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保卫祁连山,便是保卫民族的历史记忆,来路鲜明,去路才能明确。

保卫祁连山,就是执政为民的本色。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是生态文明建设逐渐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关键五年。殷鉴不远,从臭水沟到湿地公园的惊天一变;从曾经寸草不生的“矿洞子”到澎湃的“绿色动力”的华丽转身。这五年的“历史跨越”,让我们既有木秀于林的骄傲,也有风必摧之的烦恼。我们也看到一些地方政府过多地盯着GDP,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真实态度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中央三令五申之下仍然整改不力,屡踏红线。究其原因,在于错误的政绩观作祟,执政为民的理念出现偏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实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此次对于祁连山环境问题的通报,重锤强音,敲山震虎。“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保卫祁连山,就是秉持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纸上春秋,见证时代进步的历程;笔底波澜,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祁连山,一座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山脉——带着昔日的荣光,警觉今日的教训,化成一座人地共享,传承文明,坚守本色的时代新坐标,指向通往未来的新丝绸之路。(1336字)


通知

投稿请联系客服,QQ:2121863985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点赞、评论✬



下载
收藏
相关文章
评论
还可输入 2000
暂无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