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素材:古诗词里百用不厌的251条金句,写进作文得高分!

精选时政热点话题

汇总精华内容编制成写作素材

可作为论点、论据使用

包括其背景材料、标题写法、问题分析、意义阐述、对策方法等内容

积累素材的同时掌握作答技巧

有效利用热点事件提高写作水平

点击进入复习


1.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

气派豪迈的歌刚唱完,便东渡日本,精心研究各种科学来挽救国家的危亡。十年苦读是想为祖国和人民干一番大事业,愿望难以实现,就飘洋过海去寻求真理,这也是英雄所为呀。


2.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

你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牢骚太多了,要提防有碍身心健康,对一切风光景物要放开眼界去衡量。不要说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的水太浅,在这里观赏游鱼要远胜于富春江。


3.投我以桃李,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

他送我鲜美的桃子,我以精美的琼瑶美玉还她.这是一首情人间互相赠答的诗句.琼瑶,在这里指男主人公美丽的佩玉.他的意义不只是为了还报她鲜美的桃子,而是表示要和她永远的相好。


4.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哪管得风吹浪涌,这一切犹如信步闲庭,今天我终于可以尽情流连。


5.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6.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


7.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8.兄弟阋于墙,外御其悔。(《诗经·小雅·棠棣》)

兄弟在墙内相争吵,但总会共同面对墙外的欺侮。阋:争吵;墙:门屏。


9.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巍峨高山要仰视,平坦大道能纵驰。意为品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后比喻对有气质、有修养或有崇高品德之人的崇敬、仰慕之情。


10.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琢磨玉器。即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11.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渊,就像脚踏薄冰。


12.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诗经·小雅·伐木》)

鸟儿出自深谷里,飞往高高大树顶。补:迁于乔木,成语,出自《诗经·小雅·伐木》,原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迁移到高树上去;比喻地位高了之后,仍不忘老朋友。


1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万事开头讲得好,很少能有好收场。靡(mǐ):无,没有;(和“不”构成双重否定)初:开始;鲜:少;克:能,够。刚开始做的时候都能有一个好的开始,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最后。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要善始至终。


14.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经·大序》)

指出自已观点和方法的人不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而听的人可以从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才能发挥出群众的智慧。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的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5.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毛泽东《七律·登庐山》)

以冷漠的目光朝向大海展望世界,暖风吹来了雨滴又洒向江面。


16.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维克果断,乃罔后艰。(《尚书·周官》)

功高是由于有志向,业大是由于工作勤劳。只有办事果断的人,才没有后来的艰辛。


17.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不顾惜小节方面的修养,到头来会伤害大节,酿成终生的遗憾。


18.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

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


19.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老子》)

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居家生活俭朴。


2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老百姓不怕死,为什么偏偏还要用死来吓唬他们呢?寓意为政者要用合适百姓的方式来治理天下,不能总是以刑法恐吓百姓,而要以真正让百姓爱戴的方式来治理天下,


2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漏)。(《老子》)

天网:天道之网;恢恢:宽广的样子。 指天道如大网,坏人是逃不过这个网的,作恶必受到惩罚。


2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 真正聪明的人表面好像笨拙,不自炫耀。 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23.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即"道",指化生万物的原物质.一生二:意谓一之中包含有阴阳两个方面.二生三:意谓阴阳两方面相互作用而生第三者. 指的就是宇宙由混沌状态演化为有形、有象的天地万物的发展过程.


2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暗示人们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志得意满,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灾祸,由福转祸;逆境中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顺境,由苦而甜的道理。


2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

天下的难事,必从容易时做起;天下的大事,必从细微处著手。所以,圣人自始至终不自以为大,而能成就其伟大的事业。作起,兴起,现在起。


2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合抱粗的大树是从毫末大的种子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用土一点点累积起来的,千里长途的路要从脚下开始一步步走,意思是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2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

能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明智。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己的人更加强大而不可战胜。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的人有志向。不丧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身虽死而“道”犹存的人,才算真正的长寿。“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死而不亡”并不是在宣传“有鬼论”,不是在宣扬“灵魂不灭”,而是说,人的身体虽然消失了,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垂千古的,这当然可以算做长寿了。


28.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

做事,要在尚未发生以前就着手;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29.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老子》)

每个人都生活在富足、祥和、宁静、喜乐、满足的世界中,交流或者不交流,来往或者不来往,对他们的生活均没有丝毫影响,每一个人都活在当下那一刻, 享受那一刻,听着窗外的鸡叫声、狗吠声,头顶白云飘飘,身边清风阵阵,唯恐有任何不速之客打破这一美好时刻。


30少则得,多则惑。(《老子》)

单一因而得到,繁多所以迷惑。


31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

宏大的方正(形象)一般看不出棱角,铸造越大的器皿(如鼎、钟)越晚成型。”,,越好的音乐越寂静无声,宏大的气势景象似乎没有一定之形。


32.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辩者不善。(《老子》)

值得相信的话通常不那么顺耳,听起来舒服的话不一定值得相信。 


3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

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3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人类的生活行为的运行是以大地运行的法则为法则。大地运行的法则是以这天的法则为法则。天运行的是以道的法则为法则。道的运行是以自然而然为法则。


3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


36.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以无厚而入有间”的含义,颇有见缝插针的变通之意,用之于生活学习之中,又颇有循序渐进的意味,比如整理一堆琐碎杂乱的难题,先把那些自己能看懂理顺的东西处理干净,顺势而为,剩下的难题也自然就不是问题了。


37.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达生》)

解释:志:心思;分:分散。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


3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外篇·山木》)

君子之间的交情,并不因利益驱使,小人之间的交往,却多因利益驱使,利益过后,人与人若过眼云烟。君子之间,不因无利益不互相关心,小人之间,却多因利益关系而互相勾结。


39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庄子·骈拇》)

有个多事之人看到郊外一群群野鸭子和白鹤在水里啄食嬉戏。他发现鹤腿长,野鸭的腿很短。于是就故作姿态,把野鸭的腿接长,鹤腿截短,结果搞得它们都不能走路了。比喻强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


40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庄子·天下篇》)

明白天地之美,理解万物之理,全面了解古人。 


4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人生在世,就像白色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人生忽然就过去了。


4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可以使士兵们的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失了。


4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意思:辅车相依:辅:颊骨;车:齿床。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意义:指命运紧密相关联。


4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意思是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4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意思是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4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形容语言没有记载,就不能流传很远。


47.外举不避仇,内举不失亲。(《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举:推荐;弃:丢弃;失:失掉;亲:亲属。推荐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即使是自己的亲属也不遗漏。形容办事公正。

举荐外人时不回避自己的仇人,举荐内部人时不回避自己的儿子。指推举人才时,秉持公正无私之心,不掺杂个人好恶。


4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49.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上》)

防:阻止;甚:超过。意思是堵住人们的口,比堵塞河流的后患更为严重。河流被堵塞而决口,伤害的人一定多。百姓也如同河流。因此,治水的人要疏通河道,让水畅流;治民的人应开导他们,让他们畅所欲言。


50.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下》)

顺从学习好的就像攀登高山一样困难,学习坏的就像山崩一样容易。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5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同朋友交往时说话要讲诚信。


5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5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5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不要愁别人不知我,只愁我自己无能。其,代指自己。


56.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57.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5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5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6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


6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


62.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

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6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 )

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从不会去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


64.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65.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

君子不因为一个人说的话有道理就提拔他;也不因一个人品性不良就不注重他所说的话。


6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孔子说:“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6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孔子说:“看见有德行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

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6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

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6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

凡事已成定局,就不必说了。已近完结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匡正,挽回。过去的事情,

就没必要再去追究它的得失与责任了。


70.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

孔子在议论季氏时说:“在他的家庙的庭院里用八佾奏乐舞蹈,对这样的事情,季家都忍心做了,还有什么事情不忍心去做呢!”


71.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7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对于年老的,使他得到安乐;对于朋友,就信任他;对于年少的,就关怀他。


7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孔子说:“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74.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7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

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7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孔子说:“智者以水为乐,仁者以山为乐;智者懂得变通,仁者心境平和; 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7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仁者自己想立身进达,以恕推己及人,知道别人也和自己一样,所以先帮助别人立身进达。


78.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

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啊!


7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孔子说:“年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


80.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


8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孔子说:“一个国家的军队主帅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即使是普通人,志气也不能被改变。”


8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孔子说:“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比喻中仍经过严酷考验,才能识别一俱的品质。”


8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感到迷惑,有德行、恩情的人不会感到忧愁,勇敢的人不会感到畏惧。”


84.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


85.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

孔子习惯一步一步的由浅入深的教育弟子用文化知识让弟子的常识渊博用礼仪规范约束弟子的行为受到这样的教育会让弟子感到学习是很快乐的事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永远不想停止


8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过去的事情不可挽回,未来的却还能把握住。


8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子贡问(他的老师孔子)说:“有什么话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就回答)说:“那就应该是“宽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8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89.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会垮掉。


90.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论语·子张》)

每天知道一些过去所不知道的知识,每月不忘记(那些)已经掌握的东西,(这样)可以称为好学的人了。


91.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君子的过错,如同日蚀月蚀:他犯了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了错误,人们都仰望着他。


9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


9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孔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9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9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


96.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利则办不成大事。


97.夫如是,如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像这样做了,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修治文教、德政使他们来,已经来了,就使他们安定下来。


98.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

君子给人以恩惠自己却不需什么耗费;役使老百姓,老百姓却没有怨恨;有欲望却不贪心;泰然自若却不骄傲;威严却不凶猛。


9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士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把实行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


100.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孔子认为(人的修养)从学《诗》开始,在学《礼》中自立,在学《乐》中实现。”


101.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


10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

所以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还理解不清.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了自己对有些知识还理解不通,然后才能自己努力。


10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10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一块玉如果不加以雕琢,就不会成为一件好器物;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通晓一些道理.


105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10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好学的人,离智者也就不远了;无论何事都竭尽所能去做的人,离仁者也就不远了;时时刻刻把“荣辱”二字记在心上的人,离勇者也就不远了。


10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事先准备就能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10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


109.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礼记·中庸》)

万物同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而不相违背。


110.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选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表达的是一种大同的理想社会。


111.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

只拉紧弓弦而不放松弓弦,即使是文王和武王也做不到;只放松弓弦而不拉紧,却是文王和武王不会做的;有时拉紧弓弦有时放松,这才是文王、武王治理民众的办法。


11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

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113.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礼记·大学》)

老百姓所喜欢的就大力提倡、发扬,老百姓所厌恶的就予以抵制、杜绝,这才是老百姓的父母官应该做的。


11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115.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

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116.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君子有卓越的才能或超群的技艺,不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17.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发展。 说明在面临不能发展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革命。


118.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两个人同心合意,其锋利程度能把金属切开。这里用的是比喻。在语言上谈的来,说出话来像兰草那样芬芳、高雅,娓娓动听,没有污秽的语言。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119.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形势解》)

大海不拒绝流向它的大小河流,所以能够变得广阔无边;高山不拒绝任何泥土石块,所以才能堆积得高耸入云。


120.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

(做)一年的打算,没有赶得上种植庄稼的;(做)十年的打算,没有赶得上栽种树木的;(做)一生的打算,没有比得上培养人才的。


12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意思是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


1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尊敬我的长辈,并且把这种尊敬的心推及到别的年长者身上;爱护我的小辈,并且把这种爱护的心推及到别的年纪小的人身上,天下就可以掌握在我的手掌里,比喻称王天下的容易。第一个“老”,用作动词,指尊敬,侍奉;第二个“老”,用作名词,指老者;第一个“幼”,用作动词,指爱护,抚养;运,转动。


12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执政者如果以顺应民众的快乐为快乐,民众就会为执政者的快乐而快乐;如果把民众的忧苦当做自己的忧苦,民众也会为执政者的忧苦而忧苦。


12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次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金钱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淫:乱。


125.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天下可运于掌.

用同情怜悯他人的心,实施同情怜悯他人的政策,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心里运转小物件一样容易。


12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公孙丑下》)

民众最为重要,社稷的地位其次,国君最轻。社,土神;稷:谷神。


12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重要),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重要)。


12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达到极点,(连)骨肉至亲(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达到极点,天下的人都会服从他。


129.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不用圆轨和直角尺就画不出圆形和方形,用来比喻没有规章制度就使人无所遵循,就办不成事情。


13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有品德的人就是拥有如孩童一般的的善良,待人热忱,怀有远大理想的人。大人,伟大的人。


13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恒,经常。


13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33.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学问之道没有别的,就是找回来那丧失了的善心罢了。心,善心。


13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的人都保持善性。穷,身处逆境;达,显达。


135.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孔子登上鲁国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孔子登上泰山,天地一览无余,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视点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用超然物外的心境来观看世间的变幻纷扰。


136.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

仰起头来看看觉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做人要光明磊落,问心无愧。君子坦荡荡。


13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


138.持(主张)之有故(有根据),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


139.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和黑土一样黑了。


140.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荀子·劝学》)

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珍珠产在深渊里,连涯岸也显得不干枯。学问、韬略藏于胸中,自然会行为举止不俗,气魄风格不凡。若无内才,即使有漂亮的外表,也只是个凡夫俗子。


141.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荀子·大略》)

国家将要兴盛,必然要尊师重教, 国家将要衰亡的时候,一定格外轻贱教师。


142.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荀子·大略》)

瓯臾:瓦器,一说凹下之地。 滚动的球体掉进凹陷处会停止,谣言传到明白人那里就平息。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形容谣言经不起分析。


143.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屈原《楚辞·卜居》)

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14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楚辞·卜居》)

比喻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没有一个人全是优点,也没有人全是缺点。


14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我)揩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生的航道充满了艰辛。


14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不屈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14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就是让我九死(或多死)还是不后悔


148.苟(如果)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只要我的心正直啊,就是被放逐到偏僻遥远的地方,又有什么妨碍?


149.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我要毫不动摇地守住正道,宁可毕生处于黑暗之中。重昏:指处于层层黑暗之中.一说,重,一再,即一再隐于黑暗环境之中.


150.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乐曲格调越难,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难觅。现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艺术作品等高雅深奥,以至于很少有人能理解或接受。


151.入于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吕氏春秋·疑似》)

到了湿地问放牛娃,遇到河水问渔夫。师于人要师对人,这样才会得到真知。


152.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吕氏春秋·慎大览)

做事要据情况而论,该变法时就必须变法。批评的就是像刻舟求剑那样懂得变通的人。


15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


15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泰山不拒绝每块泥土,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高大;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深广.原喻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让:推辞,拒绝;择:选择,引申为舍弃。


155.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战国策·齐策四》)

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156.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战国策·秦策》)

能走完百里路程的人,比走完九十里路程的人少一半。


157.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战国策·秦策》)

羽毛还没长齐的雏鸟,是飞不高的,形容人的能力不够,却好高骛远


15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生存所追求的东西不同啊!


159.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在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能够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利。13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160.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谚语说:“桃树和李树不会说话,但它们底下会自然地形成一条小路。这话虽短小,却可以说明大道理啊。”


161.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韩婴《韩诗外传》)

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

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16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水如果太清就没有鱼了,人如果太精明就没有伙伴了。


16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

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 或者比喻只希望得到而不将希望付诸行动。


16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山越高越好,水越深越好, 比喻品行越高尚越好。周公一餐饭要多次吐出口中食物来,马上接待贤能之士,礼贤下士,天下人的心自然会归顺的。


16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

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烈士:有胆识的人。


16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167.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之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学习需要静下心来,才能需要不断学习,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


168.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169.丈夫志四海,万里尤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①大丈夫应该胸怀广大,万里的距离在眼中看来就像邻居这么近。

② 有抱负的人志在四海,这样,即使相距万里,也能彼此心意相通。


17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171.阳春之曲,和(唱和)者必寡(少);盛名(很高的名声)之下,其实难副(符合)。(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楚辞·宋玉答楚王问》)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ē)薤(xiè)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

高雅的歌曲,能跟着一起唱的必定很少;名声太高的人,他的实际情况往往很难与之相称。


17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


17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魏书十三》)

《三国志·魏书》:“人有从(跟随)学者,遇(指董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为……苦恼)渴(迫切地)无日(时间)。’遇言:‘当以三余(指空闲时间)。’或(有人)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


174.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

站在山头上,情感就好像弥满了山;在海边看海,想象就好像海水一般地澎湃。观察事物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充满热爱,才能有感而发。


175.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

形容掌握很多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很多柄剑之后才懂得如何识别剑器。


176.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读山海经》)

陶渊明《读山海经》:“精卫衔微(细)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盾牌)戚(大斧),猛志固(本来)常在。同物(精卫化鸟)既无虑,化去(刑天异化)不复悔。徒(白白地)设(怀)在昔心(过去的雄心),良辰(实现壮心的日子)讵(岂)可待!”刑天失败仍挥舞盾斧,刚毅的精神始终存在。


17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遇到非常优秀的文章大家共同阅读思考,品味出其中的奇妙与含义,遇到不同的观点大家共同讨论分析。


178.盛年(壮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趁时,把握时机)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179.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180.羁(束缚)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18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


18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木欣欣以向荣:草木茂盛。欣欣,向荣,都是草木滋长茂盛的意思。涓涓:水流细微的样子。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


18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184.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不知不觉)池塘已经长满了春草,园中柳条上的鸣禽也变了种类、换了声音。

塘:堤岸。


185.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鲍照《拟行路难》)

大丈夫一辈子能有多长时间,怎么能小步走路的失意丧气?


186.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锦缎。澄江:清澈的江水。练:洁白的绸子。两句意为: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


187.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噪:许多鸟或虫子乱叫。逾:同“愈”,更加。幽:宁静、幽静。


188.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海上云霞灿烂旭日即将东升,江南梅红柳绿江北却才回春。


189.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人中有英杰是因为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

物华天宝:万物的精华都是天然的宝贝。龙光:宝剑的光芒。牛斗:牛宿和斗宿二星。人杰地灵:杰出的人物往往生于灵秀之地。徐孺、陈蕃:均东汉人,陈为太守,不接宾客,惟徐来特设一榻,徐去则悬之。


190.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雨后积水已经干涸,冷冽的潭水十分清澈。落日的余晖宛如凝结,傍晚的山色一片幻紫。

潦水:雨后的积水。


19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正值雨过天睛,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

彻:通贯。


19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

衡阳:今属湖南省,境内有回雁峰,相传秋雁到此就不再南飞,待春而返。


193.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王勃《滕王阁序》)

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

关山:险关和高山。失路:仕途不遇。


19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195.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


196.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


197.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19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199.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200.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20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放眼望去哪有古贤人的踪影,回头看看也不见一个效法古贤的今人。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20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20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20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205.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每年的花还是那些花,但是人却不是原来的那些人了。


206.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


20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水气蒸蒸,笼罩了这古老的大泽云梦;波光粼粼,雄浑的气势撼动了岳阳古城.我想要涉河跋水,却没有舟帆载乘;若要闲居端坐,对不起这盛世清明.


208.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吃饭的时候面对着农田和晒场,一边喝酒一边聊着今年的收成。相约开年重阳的时候,在来此赏菊花。


209.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原野广阔,放眼望去,远处天地相连,天似乎比树低;江水清澈,人在船上,月映水中,月光返照,似乎月离人很近。


210.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新雨中草色多么青翠葱绿,晚风将松涛声送进窗户里


21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21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暗淡,一座城池遥望着玉门关.身经百战,黄沙穿破了金甲,不攻破楼兰城坚决不回家.


21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214.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

远望江水滔滔,似乎要奔流到天地之外;山色若有若无若隐若现.


215.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216.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王维《终南山》)

回望刚刚在身前退向两边的茫茫白云,淡淡青雾,又弥漫成了朦胧迷蒙的一片奇幻的境界.中峰高大雄伟,成了分野之界,阴天和晴天里千岩万壑的景象相差悬殊.


217.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王维《青溪》)

它流过山间的乱石,发出喧响轰鸣,流经幽深的松林,又带着林间青色的宁静。


218.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句意:山中春雨一夜未停,树丛梢头流淌百泉。树杪(miǎo):树梢    


21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句意: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220.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句意: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  正:端正。           


221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句意: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江水,离情别意与它比谁短谁长? 试问:一作“问取”。别意:离情别意。


222.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句意:宛如出清水的芙蓉,有大自然天然去雕饰。去:可理解为“不用”。


223.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句意:郎君总是跨着竹竿当马骑来, 手持青梅绕着交椅争夺紧追。   床:这里指坐具。绕床:绕着交椅。


22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句意:两岸山间猿啼的声音连续不停,轻快的小舟已经从重重叠叠的高山峻岭中的江面驶过了。啼:鸣、叫。住:停息。


225.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客中作》)

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乡之客。最后哪能分清,何处才是家乡?


22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


22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


228.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蔡邕》)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229.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书云》)

我们都是心怀逸兴壮思飞动,想登上九天去摘取一轮明月。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忧愁。  


230.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人生如梦,得意时一定要趁着大好时机尽情行乐啊,不要让手中的酒杯空对着月亮。天生我材,必有大用。千金算得了什么,花去了还能挣回来,青春可是一去不复返哟! 


23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232.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横行:任意驰走,无所阻挡。非常赐颜色:超过平常的厚赐礼遇。半生死:意思是半生半死,伤亡惨重。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233.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风正:顺风。悬:挂。海日:海上的旭日。残夜:夜将尽之时。江春:江南的春天。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234.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花欲燃:花红似火。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235.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都是初唐时期著名的作家,时人称之为“初唐四杰”。诗风清新、刚健,一扫齐、梁颓靡遗风。当时体:指四杰诗文的体裁和风格在当时自成一体。轻薄(bó):言行轻佻,有玩弄意味。此处指当时守旧文人对“四杰”的攻击态度。哂(shěn):讥笑。尔曹:你们这些人。不废:不影响。这里用江河万古流比喻包括四杰在内的优秀作家的名字和作品将像长江黄河那样万古流传。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他们的作品已经达到最高的造诣。四杰的文章被认为是轻薄的,被守旧文人讥笑。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236.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性僻,性情有所偏,古怪,这是自谦的话。不管是什么内容,诗总得有好的句子。耽(dān),爱好,沉迷。惊人,打动读者。死不休,死也不罢手。极言求工。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


237.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题》)

千古事”是指留传久远,关系重大,如同曹丕说的“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寸心知”是说对于文章,作者本人的理解感知最为明白。


238.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239.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


240.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梦李白》)

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也难以补偿遭受的冷落悲戚。


241.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242.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

我恨不得让新松长到千尺高,而对于恶竹,则必须全部加以芟除。“新松”指诗人在成都草堂培植的四株小松。


243.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舍:指家。但见:只见。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244.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245.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兵车行》)

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


246.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传语:捎口信。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247.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248.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249.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

蚍蜉是一种身体极小极弱的爬行动物,竟然想撼动大树,这种行为多么可笑,简直是不知天高地 厚。 比喻自身力量微小,还做一些自己能力达不到的事情。


25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原道》)

不把别的流向堵住,水就不能像一个方向流动。不停住一只脚,另外一只脚就不能跨前。 说明不破除旧的,不好的东西,新的好的东西就不能建立起来。


251.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声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他却能毁灭于随随便便。

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下载
收藏
相关文章
评论
还可输入 200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