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家公考《申论》题(副省级)
阳光伴随着讨价还价声,洒在谷底开阔的地方,这里正是小谷村集市所在的地点。驻村第一书记汪杰正在摊前拉话时,镇长陈青松打来了电话:“不错呀,你这‘无中生有’的集市渐成气候了。”集市上,来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一边赶集,一边说着过去种种,十分感慨:“想过有改变,但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改变。”
从前的小谷村是什么样子呢?
汪杰记得他刚来小谷村的场景。因为山多平地少,村民择坡而居,住的都是篱笆屋。住得远的村民到村委会要走两个多小时,除了出山买必要的生活用品,几乎与世隔绝。
汪杰刚到村里时,老百姓看到他,都躲得远远的。他走进住在深山的赵贵家,看到他们家高高低低四个孩子,全都没有上学,最大的孩子都十四岁了。赵贵说,女孩子就应该在家照顾猪鸡羊。男孩子呢?赵贵说,上学太远也太苦了。汪杰说,小谷村会好起来的。赵贵只是笑。
很快,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小谷村的各项改造开始逐步推进。从县城到小谷村的苏民路正式动工,村内七条道路的拓宽硬化同步进行,五个易地住房安置集中点建设同时启动,安全饮水配套工程加快实施,电信宽带也进入村民家中。
改变小谷村硬件容易,但是人们的思想呢?连村干部们都得过且过。汪杰来的第4天才见到他们。
汪杰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做事。他“化缘”来的几台电脑,让村干部们学会打字,带领他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组织大家一起交流心得体会。他还有意识地锻炼年轻村干部,鼓励他们独立去解决问题。村纪检小组长刘波年轻,有些怕事,邻村一只狗咬死小谷村的一只羊,两村村民争吵起来,刘波觉得这事超出了村纪检小组长能管的范围,他解决不了。汪杰鼓励刘波,村干部样样事都得会干,越复杂的事越不能往后退,并指导他具体怎么做。刘波大着胆子处理好了这件事,觉得自己以后干工作更有底气了。现在,村里到处都能看到村干部的身影,或在走访解决问题,或在填路上的积洼,或在调解邻里纠纷。汪杰戏说,他们是村里的“施工队”。
孩子是小谷村的将来,要变,不能落下他们。那天从赵贵家出来,汪杰就下了这个决心。他开始奔波,提议筹办专为大龄失学儿童提供义务教育的“桐华班”。筹办还算顺利,“桐华班”由县教育局牵头,集中县里的优秀老师,加上一些知名高校的学生志愿者,自己编写教材,精心安排课程。学生们初来时,有的还哭哭啼啼的,汪杰对他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给他们爱与鼓励。
可是,汪杰找来找去,发现学生里面没有赵贵的大女儿。他去赵贵家做工作,赵贵就是不同意大女儿上学。一个深夜,汪杰跑去镇上找陈青松商量,最终他们决定换个方式——送法上门。第二天,汪杰带着司法所工作人员去了赵贵家,工作人员告诉赵贵,他们这样做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并苦口婆心陈述其中利害。赵贵终于同意大女儿去上学。“做人的工作也许不像修房修路那样起眼,但最根本,也最长远,哪怕我们暂时看不到结果,也必须全力去做。”汪杰记得和陈青松探讨的那个深夜,离别时,陈青松说了这番话,并按着他的肩说:“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
曙光里,新修的苏民路冲开群山,伸进小谷村的谷底,村民们也搬进了新家。村里的孩子在“桐华班”学习后,渐渐有了明确的方向,他们想着继续读初中、高中,还要考大学。想到未来的生活,他们的脸上焕发着光彩,看向远方的目光更加坚定。
只有付出过,才知道其中艰难。汪杰希望自己离开后,小谷村能有东西永远留下来。同在一个镇,柏香村做茶园、搞旅游,后池村有苗圃基地。小谷村做什么呢?汪杰把小谷村的事捧在手里,掂来掂去,突然有了一个主意:在小谷村造一个集市。
经过一番努力,5月1日,大集热热闹闹开张了。汪杰到处吆喝,逢人宣传,他坚信只要坚持几个月,一定会有一个稳定、成规模、可持续的小谷村集市。汪杰做了两手准备,先是成立了村合作社,搞了小谷村集市专卖,然后告诉村民,哪怕拿鸡蛋来卖,合作社都收。同时,汪杰去镇里动员商户来小谷村做买卖。刚开始,商户们听到要去小谷村,满腹怀疑,他们印象中的小谷村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但汪杰坚信,生活总要柴米油盐,吃穿总要必需品,只要坚持下去,集市会越来越热闹,他们自然就来了。果然,两个月后,商户们看到小谷村的集市热闹非凡,主动来找汪杰,要在集市上做买卖。
小谷村的集市越来越有模有样,汪杰又开始谋划新的出路。一个由土地、稻穗、绿叶、白云和火把组成的小谷村Logo产生了。汪杰想在村里建一个老川茶制茶厂,与大茶户合营,聘请有经验的制茶师,让山中那些野生老茶树的茶叶打上小谷村的Logo后,可以不出村就能卖到茶客的手里,也让小谷村的Logo能够深入到他们的心里。他还在想方设法加快建设标准化的养殖厂,让“走的是神仙路、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神仙草”的小谷村生态羊走向城市餐桌。勤劳致富之风在小谷村慢慢形成,汪杰掩饰不住地高兴。他想,这些努力和奋斗所换来的,有形的会老去,无形的却能从此改变小谷村。
“李总监,您好,我是芯谷产业功能区项目投资科的小罗,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们公司的项目专员,以后有什么问题您都可以找我。”W光学有限公司总务部总监李晓枫接到小罗的电话时,既意外又暖心。
近期,S市进行了“局区合一”改革,小罗的岗位,也从芯谷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部职员变成了项目投资科专员。小罗所在的项目投资科有二三十人,在一个开敞办公室集中办公。坐在她斜对面的是部门首席,他原来是芯谷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部部长,坐在她旁边的是原市发改局政策法规科的工作人员。
“改革之后,我们探索了‘首席+专员’岗位设置方式,减少了管理层级。现在有问题您提出来,我可以和大家直接沟通交流,问题会很快得到解决的。”小罗进一步跟李晓说。
时光转到一年前。那时候,W光学有限公司刚刚跟市政府签订协议,投资5.2亿元建设新基地,落在芯谷产业功能区。李晓枫负责新基地项目建设。
“基地建设涉及很多专业事项,对标高啊、航空限高啊,我都一头雾水。”李晓枫说,“项目需要更新坐标系,我咨询功能区管委会,被告知要去自然资源局。去了之后,发现还要再去找测绘队。申报一个事项要跑很多部门。最后我招了5个办事员,专门负责到各部门跑材料。办事员告诉我,由于不清楚办事流程,他们要一次次到管委会咨询,工作人员态度特别好,就是解决不了问题,只能当信息的‘二传手’。”李晓枫想起往事,皱起眉头。
可是现在呢,李晓枫很快跟小罗敲定了一场设计交流会。房子的外形、色彩、标高有什么要求,大门怎么开,道路怎么建,水电气的接点在哪,申报手续怎么办……40分钟时间里,有关新基地建设设计问题,相关部门都一一作了解答。这个效率让李晓枫倍感惊讶:“感觉‘二传手’一下子变身为‘主攻手’了。”
S市某领导说:“我们要想改变过去产业功能区‘协调办’‘二传手’的角色,就要解决产业功能区职能太弱、功能不齐备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思考,如何发挥产业功能区对主导产业的支撑保障?如何给产业功能区赋能?”
最终的答卷是“局区合一”改革,也就是把市政府职能部门和产业功能区管理机构整合到一起。
S市首先把发改局、航空经济局等与产业功能区关联度最高的市级部门作为主体局,通过与功能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实现整体职能覆盖功能区。目前,S市发改局的职能定位与芯谷产业功能区的建设阶段特征相契合,与城市发展、产业发展、项目落地等事宜联系最紧密。改革后,S市发改局黄局长多了两个职务:芯谷产业功能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办公地点也由S市的机关大院搬到了管委会。“我们按照‘局区合一'改革的要求,把‘两个班子、两套人员'变为‘一个班子、一套人员'。”黄局长介绍,目前发改局和管委会在事项申报、项目促建、招商引资等方面已实现职能整合,可以更好地聚焦企业服务和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S市把行政审批局、自然资源局、住建交通局、生态环境局等与产业功能区发展要素保障紧密相关的部门作为职能局,通过设立园区服务机构,实现核心职能下沉功能区;文体旅游局、国资金融局、人社局、教育局等部门作为事项局,通过设立投资促进机构,实现涉企服务职能延伸功能区。
黄局长介绍,“局区合一”改革后,市发改局和功能区管委会合并,原来的21个下设机构调整为6个;同时,精准定岗定责,探索“首席+专员”岗位设置方式,形成了管理运行新格局。“我们希望以组织再造促进流程再造,以内部放权推动整体赋能。”
目前,174项涉企市级部门审批服务事项已全部下沉功能区办理,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由20天压减至0.5天,建设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从197天压减至60天。产业功能区的资源也得到有效整合,产业规模加速壮大。2019年,已有17个项目建成投运,42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航空经济、电子信息、生物产业三大主导产业规模近2000亿元。
“我们的改革,没有局限于简单的修修补补,也不是机械的‘头痛医头’。我们敢于直面根本问题,深入了解基层需求,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现在来看,我们的改革之所以成功,离不开务实的精神和理性的思考。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理论和制度的效能,实现预期目标。”黄局长如此总结。
“小李,我跟你说,修志工作有三苦哇!清苦,辛苦,艰苦。做地方工作,你必须受得了这些苦!”F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处副处长杨洋向刚到处里工作的小李再三叮嘱道。
“我搞地方志工作整整23年了,来这里工作,就要习惯坐‘冷板凳’!”老同志王建也如此教导小李。
半年后,小李依然有些疑惑:“只有加深对历史的掌握和理解,才能鉴古知今。地方志中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对现代社会冶理大有裨益。我们为什么不走出去,而只是躲在屋里修志编志呢?”
小李的问题引起了处长林德深深的思考,他准备在处里开一个讨论会,让大家谈谈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冷与热”。
讨论会开得很热烈。
王建抢先说:“我觉得地方志的编纂工作是外冷内热。内热,就是指价值高。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了解历史的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志,这是他的一个习惯。无论走到哪里,他总是要看地方志。我们可以看到,在正定、厦门、上海工作时,都留下他读志、用志的佳话,他还把地方志运用到调研工作中。我们的地方志编纂工作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你说这编纂工作重要不重要?当然,编纂工作是辛苦的,需要清心静欲,耐得住冷清。”
杨洋说:“我赞同。地方志工作看似没有地位,但只要修志者有‘为’,就一定会有‘位’;地方志部门虽然是‘冷线’,但只要干好了,也会成为‘热线’。地方志有存史、育人和资政的功能。做存史工作时,我们要沉得下心;做育人工作时,我们还得走出去;做资政工作时,我们要能摆正自己的位置。”
王建表示同意:“存史需要冷,存史才是我们地方志编纂工作最主要的功能啊!我们自己能感觉到工作的成就感就可以了,没必要在乎冷热之分。”
林德说:“存史是基本功能,育人、资政是现实功能。存史,我们也可以想想,我们要记录和保存什么样的历史?比如,是不是能记录咱们F市干部群众创新创业、建设美丽家乡的业绩,来以‘冷’存‘热’呢?”
王建说:“跟时代贴合、记录当下工作,确实是我们地方志编纂的重要内容。比如,今年新冠疫情突发,我们应该做好疫情防控大事记的编纂工作。”
林德说:“这个建议非常好,疫情防控大事记的编纂工作,这是存史的功能,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这是不是也有育人、资政的功能呢?”
王建听了若有所思。
杨洋接话说:“在修志存史时,如果多结合育人、资政的应用功能,我们修志的视野应该会更广阔,也应该能创造出更多的机会走出去,更好地服务社会。”
王建说:“我接着说疫情防控大事记的编纂工作,这个工作我可以负责做,我们需要把市里的各项决策部署工作全面记录下来。”
林德补充说:“除此以外,我们要征集一下全市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聚焦实录全市各界在此次抗疫中不惧艰险、无私奉献的感动瞬间。”
小李说:“这个工作带着我一起做吧。另外,我觉得,在记录历史、风土人情方面,我们编纂了很多高质量的志书。但是,是不是可以形式更生动活泼一点,让老百姓也爱读呢?比如,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开发一些介绍我市风土人情的课程。”
杨洋说:“咱们有很好的史料基础,如果我们能选一些有影响力的人物,以人物故事的形式出版成书,应该也会受大家欢迎。”
林德说:“杨洋和小李,你们找时间把风土人情课程和人物故事书籍的建议,形成工作方案,我看是可以做的。”
王建坦诚地说:“我之前一直觉得我们把编纂工作做好就可以,今天大家的讨论给了我很多启发,走出去,也可以更好地宣传我们的修志成果,这是相辅相成的,而且啊,能把冷变热了。”
林德说:“‘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是我们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目标方向。我们需要以积极姿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向当代转化。这就要求我们转变工作理念和思路,对已有的工作形式进行拓展,这样就把冷门工作做热了。对了,大家对发挥资政功能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小李说:“我读书时,看到地方志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当时就非常兴奋。比如说地处山区的千阳县,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瘠薄。但是根据志书的描述,古时候这个地方林木茂盛,土地肥沃,宋代曾将它划为牧马良区。清朝以后,山坡被垦殖,森林减少,千阳县才逐渐变成了穷山区。地方志中还有当地种桑养蚕的记录。千阳县就参考这些记载,决定以种草植树、发展多种经营来重新振兴山区经济,并且将种桑养蚕列为其中一个重要项目。所以,要是我们的编志修志工作也能提供这种经济建设方面的资政功能,也是不辱使命了。”
王建开口说:“关于资政功能,关键还是在于咱们能体现出智库作用。咱们要根据地方志资料,结合经济社会生活重大课题,加强调研,为市委市政府提供有价值的资政材料。”
林德说:“今天的讨论很有意义。老王,你先列一些重大课题,回头咱们再集体讨论一下。”
以下是《江城日报》即将发表的一篇报道:
在江城博物馆,有一个专门为视障人士等特殊群体设计的博爱馆。原材料同比例复制的文物,可以操作体验的展品、首部用于视障和行走障碍观众的全自动导览车……
“除了桌子上、扶手上可以触摸到的盲文之外,我印象比较深的展品,有设计精巧的钢牛灯、长着翅膀的青瓷羊,还有脖子上戴着项圈的金兽。”去年11月,江城市盲人学校组织师生到博物院参观。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一年,但高二学生孙飞还记得来这里参观的感受。在孙飞的印象中,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汉代铜牛灯,展品不仅摸起来感觉造型独特,而且还可以拆卸、旋转,更有一根长长的管子来搜集点燃油脂后产生的烟雾,形成闭环系统。他很兴奋:“这个设计在古代是‘高科技环保型’的,我们都很惊奇。”在铜牛灯仿制品前,学生们亲手触摸的同时,语音播放器也被触发,开始播放展品的介绍,而旁边的“盲文点显器”则可以介绍这件文物的历史背景,构造功能等信息,该校尹老师说:“此前也去过其他博物馆,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介绍,同学们感觉索然无味。但一到博爱馆,大家就对这种可听、可摸、可操作的参观体验兴趣十足。专设这个博爱馆,特殊群体可以有尊严、自主地参观展览,说明文化为民理念逐步辐射到不同人群,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展厅的不同区域,展品类型,现场布置,光线明暗等均有所不同,在弱视区和怕光区,展品以书画为主,观众可以扶着护栏,贴近细看。当有人经过书画前,语音讲解就会自动播放,每幅画还有一小段盲文介绍。在全盲区,展品则以造型类文物仿制品为主,观众在触摸展品时,也能同步听到讲解词。
江城博物院藏有60余万件文物,博爱馆展厅中展示了其中按照1:1的比例、以真实材料复制的40多件展品。为何选中这40多件?博物院信息部张主任说,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的观众需求,博物院从不同门类、不同材质的馆藏珍品中反复比较,经过多轮筛选和残障志愿者的测试,最终保留下他们印象最深刻、最喜爱的展品,设计出一个特殊的综合展览。“我们不以珍贵程度作为首要因素,更重要的是要让特殊人群方便解读。”策展人李婧进一步解释,展品不仅要代表江城博物院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要与现代生活有关联、能想象、可互动。对于书画类展品,需要轮廓形态清楚、色彩对比强烈、故事性相对突出,让弱视群体方便观看且有代入感。对于造型类展品,造型上要有特点、纹饰要清晰、用途要体现实用性。在制作中,没有使用成本较低的3D打印,而是采用与文物相同材质的复制品,从而保证获得原材质的触感,“要让手指的叩击声也保持一致”。
不仅如此,博爱馆在设计理念方面还体现出许多贴心的细节。位置选择上,博爱馆位于一层,避开人群拥挤的主入口,降低了声音对信息获得的干扰。采光上,展馆采用玻璃顶,并安装了多个射灯,光线更通透明亮,可满足弱视群体需要。在馆内,盲道铺设的路线规划更加清晰。高低两层扶手上的盲文,在介绍产品的同时兼具引导功能。此外,江城博物院还研制了全国博物馆中首部用视障和行走障碍观众的全自动导览车。车载计算机控制车辆前边的路径和展示点,可前行、倒退、拐弯、避让,到达展示点后自动触发感应装置,播放产品的讲解语音。
博物院不断深化服务意识,建立了意见反馈机制,认真听取参观者的建议并积极加以改善。博物院馆藏的“金兽”是国宝级文物,模样似虎类豹像狮,究竟是什么动物至今没有结论。几位视障学生对如何通过触摸理解“金兽”讲出了自己的困感:“语音讲解上说,这个猛兽很温顺,该怎么理解呢?”这使李婧意识到,尽管采纳了很多专业建议,但依然存在“用明眼人的视角来办无障碍展览”的问题。经过对意见的研判和进一步调整设计策划,在介绍猛兽的温顺时,针对听障观众,扫描二维码可观看手语讲解视频。针对视障观众,除语音讲解和盲文介绍外,提示观众可以摸一下脖颈上的项圈,告诉他们这是被驯养的动物。
李婧说:“要改变以视觉为中心的参观感受,带给观众更丰富的感官体验,工作上还应当有更多更细致的换位思考,虽然要求高了,但能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我也感到很快乐。”
“有形的”是指道路、安置房等硬件设施;“无形的”是指人们的思想。这句话强调硬件设施能够改变村容村貌,但会老化,而人们的思想却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小谷村,助力其长远发展。
改变“无形”思想即第一书记汪杰在小谷村努力奋斗的重点,具体有:1.改变村干部思想:引导村干部学习电脑操作、习总书记讲话,锻炼年轻村干部,鼓励其独立解决问题,提升村干部工作积极性。2.重视孩子教育:做家长思想工作,为大龄失学儿童提供义务教育,关爱鼓励,让孩子明确方向。3.着力经济建设:建造集市,成立合作社,动员商户,打造品牌,建设制茶厂和标准化养殖厂,让小谷村形成勤劳致富之风。
这些努力带动了小谷村的发展,这种着重改造思想的工作思路值得借鉴。(300字)
背景:功能区为“二传手”的角色,职能弱、功能不齐备,无法对主导产业发挥支撑保障作用,导致企业办事效率低。
措施:整合市政府职能部门和产业功能区管理机构。1.把与功能区关联度最高的市级部门作为主体局,与功能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实现整体职能覆盖;2.把与功能区发展要素保障紧密相关的部门作为职能局,设立园区服务机构,实现核心职能下沉;3.划分事项局,设立投资促进机构,实现涉企服务职能延伸。
成效:1.精简了机构,形成了管理运行新格局;2.大幅缩短企业开办和项目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3.有效整合资源,壮大产业规模。(248字)
1.“冷”是指工作清苦,辛苦,艰苦,需要清心静欲,耐得住冷清;工作地位低,部门不受重视。“热”是指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工作价值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对现代社会冶理大有裨益;工作做好,会被重视和受欢迎。
2.任务一:沉下心做好存史工作。措施:贴合时代、记录当下工作。记录F市干部群众创新创业、建设美丽家乡的业绩;做好疫情防控大事记,记录市里各项决策部署工作。
任务二:走出去做好育人工作。措施:(1)征集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聚焦实录抗疫中不惧艰险、无私奉献的感动瞬间;(2)以生动活泼的形式,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开发风土人情课程;(3)精选有影响力的人物,以人物故事的形式出版成书。
任务三:摆正位置做好资政工作。措施:发挥智库作用,根据地方志资料,结合经济社会生活重大课题,加强调研,为政府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政材料。
总之,在修志时,需要转变工作理念和思路,拓展已有的工作形式。(400字)
博爱馆,爱在“为民”
在江城博物馆,有一个专门为特殊群体设计的博爱馆。相比其他博物馆,博爱馆的展品可听、可摸、可操作,可以让特殊群体有尊严、自主地参观展览,体现了文化为民的理念,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展厅区域设置上,注重不同人群的差异性。在弱视区和怕光区,展品以书画为主,观众可贴近细看,经过时自动播放语音讲解,并配有盲文介绍;在全盲区,展品以造型类文物仿制品为主,观众可触摸,触摸时同步播放讲解词。
展品选择上,考虑观众需求。通过反复比较、多轮筛选和测试,最终保留残障志愿者印象最深刻、最喜爱的展品;展品与现代生活有关联、能想象、可互动,制作中采用与文物相同材质的复制品,保证原材质的触感,方便特殊人群阅读。
场馆设计上,注重细节,贴心周到。位置上,避开拥挤人群,降低声音的干扰;采光上,采用玻璃顶,安装多个射灯,让光线通透明亮;展馆内,盲道规划清晰,并利用扶手上的盲文与全自动导览车实现讲解与引导功能。
博爱馆不断深化服务意识,建立意见反馈机制,听取参观者的建议并积极改善。为了带给观众更丰富的感官体验,未来还将更多更细致的换位思考,致力于给特殊人群带来快乐。(477字)
改革成功的“密码”
——信心、务实与理性
走向成功的过程总是艰难的。一次次改革如何破解一步步难关?一次次成功如何攻克一个个困难?我们为什么能?我们为什么行?成功背后的“密码”究竟是什么?是坚定的信心、是务实的精神、是理性的思考。
“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这背后是一种坚定前行的信心。这是“哪怕暂时看不到结果也必须全力去做”的坚毅,是一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信念,是一种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扶贫之路便是如此:面对“信心难树、志向难扶”的贫困群众,我们的扶贫干部用热忱的工作情感、专业的工作能力、真诚的工作态度一点点教育、引导、感化,让贫困群众脸上一点点焕发出光彩、眼里一点点看到了希望。其实在各行各业的建设者、拼搏者、改革者都有这样“坚定前行、必有曙光”的信念,他们面对深夜寒风迎头而上,面对汹涌波涛踏浪而行,敢啃“硬骨头”、敢涉“艰险滩”,在人生、事业、改革的征途中既能够保持定力,又能够坚定信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唯有坚定这种砥砺前行的决心和勇气,才能不断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改革之所以成功,离不开务实的精神。务实就是务实际问题、就是务实际需求,面对问题不能修修补补,也不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我们的改革过程中,要敢于直面根本问题、勇于承担责任使命,对上级政策和领导要求不打折扣、不搞形式、不玩变通、不假落实,对实际需求不熟视无睹、不空喊口号、不敷衍塞责。“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同样,推动一项项改革,也需要披荆斩棘的开拓、需要九死一生的攻坚。决胜时期的脱贫攻坚任务、壮士断腕的政府职能改革,一个个大难题、一块块硬骨头,是靠什么拼来的?“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是关键”,是靠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的务实精神干出来的。今日之成就为未来之梦想铺就了前行之路,只有敢拼敢干的务实精神,才能赓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锐气,才能积蓄不畏艰险、奋勇搏击的硬气。
改革之所以成功,离不开理性的思考。何为理性,理性就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不回避问题和质疑,不被情感、利益、立场等左右,用科学的精神总结客观的规律;何为思考?思考就是不拘泥于表面现象、不盲目随波逐流,善于发现问题、多角度分析问题。总而言之,理性思考是一种极具科学精神的改革态度,面对困境科学讨论想办法,面对疑惑追根溯源找根本。试想一下,走在农村改革前沿的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村民如果没有经过对中国农村现实的理性考量,就不会有勇气、有魄力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点燃农村土地改革的星星之火,更不能在全国迅速卷起改革的燎原之势。因此,理性思考是改革成功不可或缺的思想源泉,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才能充分发挥理论、实践和制度的效能,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历史新起点,改革再出发,只要永葆“坚定前行”的信心、“务实奋斗”的精神、“理性思考”的态度,改革就一定能够进行到底,也一定能够创造新的奇迹!(1222字)